區分虛擬貨幣投資糾紛與詐騙犯罪的關鍵標準

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中的法律界限:民事糾紛與刑事詐騙的區分

自2021年相關監管政策出臺後,中國內地對虛擬貨幣的態度趨於明確:不禁止公民投資,但不提供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虛擬貨幣不被視爲法定貨幣,不應在市場流通。這導致了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困境:民事案件難以立案,刑事立案標準又極高。

然而,司法機關對主流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認可度正在提升。有時甚至出現過度傾向,將單純的投資糾紛當作刑事案件處理。因此,釐清虛擬貨幣投資中"民事糾紛"和"刑事犯罪"的界限至關重要。

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中,投資糾紛與詐騙犯罪的界限

一、案例解析

某地方法院的一起判例中,被告葉某某因詐騙罪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案情概要:葉某某虛構投資項目,承諾高額回報,誘騙多人投資共計250萬元人民幣(包括50萬元等值USDT)。獲得資金後,葉某某將大部分用於個人消費和債務償還,最終無力兌現承諾。

被告及其辯護人主張這是民間借貸糾紛,且否認收到虛擬貨幣。但法院未採納這些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判決中將USDT等同於"款項",這一定性存在爭議。嚴格來說,公民自行購買虛擬貨幣後的投資虧損,法律原則上不予保護。但如果虛擬貨幣被他人詐騙,是否應當保護?目前司法實踐傾向於對主流虛擬貨幣提供一定保護,關鍵在於如何區分投資糾紛和刑事犯罪。

二、民事糾紛與刑事詐騙的區別

區分的核心在於:行爲人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主觀故意,以及是否客觀實施了詐騙行爲。

本案中,法院認定葉某某構成詐騙罪的主要理由包括:

  1. 被告承認將部分資金用於償還舊債
  2. 部分資金被用於放貸和虛擬貨幣投資
  3. 收到投資款後迅速購買豪車
  4. 收款時已負債且無房產
  5. 個人收入明顯入不敷出
  6. 制作虛假轉帳記錄應對追償,始終未積極籌款還款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辯解難以成立。除非被告能證明確實進行了真實投資。

三、虛擬貨幣作爲詐騙對象

法院認定,虛擬貨幣具有可管理性、可轉移性和價值性,可以成爲詐騙罪的犯罪對象。在本案中,盡管USDT轉帳的匿名性可能造成取證困難,但法院根據聊天記錄和被告供述,認定了50萬元等值USDT的詐騙事實。

四、投資損失不等同於詐騙

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並非都構成詐騙犯罪。判斷是否構成詐騙罪,通常考慮以下因素:

  1. 行爲人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2. 是否存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行爲
  3. 受害人是否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
  4. 資金流向和用途是否真實、合法

五、結語

虛擬貨幣投資領域機遇與風險並存,相關糾紛呈現"民刑交織"的復雜趨勢。投資者應提高警惕,謹防法律陷阱。一旦遭遇損失,需要理性評估維權路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

雖然虛擬世界無形,但法律標準不容模糊。只有在規範中發展,才能實現技術進步與法治保障的平衡。

虛擬貨幣投資糾紛中,投資糾紛與詐騙犯罪的界限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10
  • 分享
留言
0/400
瞎猫碰到死老鼠vip
· 9小時前
炒币的风险自负啊,不服别碰
回復0
Crypto笑话王vip
· 10小時前
韭菜进场有保护了?笑出鸡叫
回復0
矿难幸存者vip
· 07-06 10:13
最后都是自己抱着私钥睡觉 谁替你负责啊
回復0
智能合约补漏工vip
· 07-06 05:26
典型的权限边界问题 像当年的TheDAO重入那样 只能自认倒霉
回復0
HashBardvip
· 07-05 17:52
典型的监管薛定谔的猫……加密货币在法律上既存在又不存在,哈哈
查看原文回復0
ME_Victimvip
· 07-05 17:49
自担风险就少哭鼻子叭
回復0
PessimisticOraclevip
· 07-05 17:43
割不完的韭菜啊
回復0
rugged_againvip
· 07-05 17:42
魔幻了 亏钱居然能立案
回復0
链上考古学家vip
· 07-05 17:28
高额回报?这韭菜也太香了吧
回復0
社区打工仔vip
· 07-05 17:26
玩归玩闹归闹 挨骗是小事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