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资产纳入401(k)计划:养老金投资的新篇章2025年8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401(k)退休储蓄计划投资更加多元化的资产,其中首次包括了加密资产。这一决策不仅为加密市场提供了国家级别的背书,也标志着养老金投资策略的重大转变。这项政策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为加密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有望加速其成熟进程。另一方面,养老金获得了更广泛的投资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波动性和风险。回顾401(k)计划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大萧条时期,养老金改革允许投资股票。尽管当前引入加密资产的背景与那个时代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本质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大萧条前的保守投资策略20世纪初至1920年代,美国的养老金体系以固定收益计划为主。雇主承诺为员工提供退休后的稳定月度养老金,这种模式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进程,旨在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劳动力。当时的养老金投资策略极为保守。主流观点认为,养老金应当追求安全性而非高收益。受"法律清单"法规的限制,养老金主要被投资于政府债券、优质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等低风险资产。这种保守策略在经济繁荣期运行良好,但也限制了潜在的投资回报。## 大萧条带来的冲击与危机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灾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道琼斯指数从峰值暴跌近90%,引发全球经济崩溃。失业率飙升至25%,无数企业倒闭。尽管养老金基金当时极少投资股票,但危机仍然通过间接途径对其造成打击。许多雇主企业破产,无法履行养老金承诺,导致养老金支付中断或大幅缩减。这一局面引发了公众对雇主和政府养老金管理能力的质疑,推动了联邦政府的干预。1935年,《社会保障法》出台,建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体系,但私营和公共养老金仍主要由地方主导。监管者强调,养老金应当避免投资股票等被视为"赌博"的资产。然而,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债券收益率开始下降,这为后续的变革埋下了伏笔。此时,收益率不足以覆盖承诺的回报的情况逐渐显现。## 后大萧条时期的投资转向与争议大萧条结束后,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1940年代-1950年代),养老金投资策略开始缓慢演变,从保守的债券投资转向包括股票在内的权益资产。这一转变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激烈的争议。战后经济复苏,但市政债券市场停滞,收益率降至1.2%的低点,无法满足养老金的担保回报。公共养老金面临"赤字支付"的压力,纳税人的负担加重。同时,私人信托基金开始采用"谨慎人规则"。该规则源于19世纪的信托法,但在1940年代被重新诠释为只要整体"谨慎",就允许进行多元化投资以追求更高回报。这一规则最初适用于私人信托,但逐步开始影响公共养老金。1950年,纽约州率先部分采纳谨慎人规则,允许养老金投资高达35%的权益资产。这标志着从"法律清单"向灵活投资的转变。其他州纷纷跟进,如北卡罗来纳州在1957年授权投资公司债券,并在1961年允许10%的股票配置,到1964年增至15%。这一改变引发了较大争议,反对者(主要是精算师和工会)认为,股票投资可能重蹈1929年股灾的覆辙,将退休资金置于市场波动的风险中。媒体和政治家称其为"拿工人血汗钱赌博",担心经济衰退时养老金会崩盘。为缓和争议,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制(初始不超过10-20%),并优先投资"蓝筹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受益于战后的牛市,争议逐渐消失,证明了股票投资的回报潜力。## 后续发展与制度化到1960年,公共养老金非政府证券的占比超过40%。纽约州市政债券的持有率从1955年的32.3%降至1966年的1.7%。这一转变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但也使养老金更依赖市场。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出台,将谨慎投资者标准应用于公共养老金。尽管初期存在争议,股票投资最终被广泛接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养老金损失惨重,重新引发了类似的辩论。## 当前形势分析当前401(k)引入加密资产与之前引入股票投资的争议高度相似,两者均涉及从保守投资向高风险资产的跃迁。显然,加密资产目前的成熟度更低而波动性更高,这可视为一种更为激进的养老金改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信号。加密资产的推广、监管和教育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提高人们对这类新兴资产的接纳程度和风险意识。从市场层面来看,股票纳入养老金计划在美股的长牛态势中受益良多。如果加密资产要复制这条路,也必须走出稳定向上的市场行情。同时,由于401(k)资金相当于被锁定,养老金买入加密资产相当于"囤币",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加密资产战略储备"。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这对于加密货币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401(k)计划简介401(k)是美国《国内税收法典》第401(k)条下的一种雇主赞助的退休储蓄计划,于1978年首次引入。它允许员工通过税前工资(或税后工资,视具体计划而定)存入个人退休账户,用于长期储蓄和投资。401(k)是一种"固定缴款计划",与传统的"固定收益计划"不同,其核心在于员工和雇主共同供款,投资收益或损失由员工个人承担。### 供款机制员工可以从每期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作为401(k)供款,存入个人账户。雇主提供"匹配供款",即根据员工供款的一定比例追加资金,匹配金额视雇主政策而定,非强制性。### 投资选择401(k)不是单一基金,而是一个由员工控制的个人账户,资金可投资于雇主预设的"菜单"选项。常见包括:标普500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混合配置基金等。2025年的行政令允许加入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加密资产。员工需从菜单中选择投资组合,或接受默认选项。雇主只提供选项,不负责具体投资。- 收益归属:投资收益完全归员工所有,无需与雇主或他人分享。- 风险承担:若市场下跌,损失由员工自行承担,无兜底机制。
401(k)迎变革:加密资产纳入养老金投资 开启新时代
加密资产纳入401(k)计划:养老金投资的新篇章
2025年8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401(k)退休储蓄计划投资更加多元化的资产,其中首次包括了加密资产。这一决策不仅为加密市场提供了国家级别的背书,也标志着养老金投资策略的重大转变。
这项政策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为加密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有望加速其成熟进程。另一方面,养老金获得了更广泛的投资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波动性和风险。
回顾401(k)计划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大萧条时期,养老金改革允许投资股票。尽管当前引入加密资产的背景与那个时代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本质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大萧条前的保守投资策略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美国的养老金体系以固定收益计划为主。雇主承诺为员工提供退休后的稳定月度养老金,这种模式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进程,旨在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劳动力。
当时的养老金投资策略极为保守。主流观点认为,养老金应当追求安全性而非高收益。受"法律清单"法规的限制,养老金主要被投资于政府债券、优质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等低风险资产。
这种保守策略在经济繁荣期运行良好,但也限制了潜在的投资回报。
大萧条带来的冲击与危机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灾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道琼斯指数从峰值暴跌近90%,引发全球经济崩溃。失业率飙升至25%,无数企业倒闭。
尽管养老金基金当时极少投资股票,但危机仍然通过间接途径对其造成打击。许多雇主企业破产,无法履行养老金承诺,导致养老金支付中断或大幅缩减。
这一局面引发了公众对雇主和政府养老金管理能力的质疑,推动了联邦政府的干预。1935年,《社会保障法》出台,建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体系,但私营和公共养老金仍主要由地方主导。
监管者强调,养老金应当避免投资股票等被视为"赌博"的资产。
然而,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债券收益率开始下降,这为后续的变革埋下了伏笔。此时,收益率不足以覆盖承诺的回报的情况逐渐显现。
后大萧条时期的投资转向与争议
大萧条结束后,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1940年代-1950年代),养老金投资策略开始缓慢演变,从保守的债券投资转向包括股票在内的权益资产。这一转变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激烈的争议。
战后经济复苏,但市政债券市场停滞,收益率降至1.2%的低点,无法满足养老金的担保回报。公共养老金面临"赤字支付"的压力,纳税人的负担加重。
同时,私人信托基金开始采用"谨慎人规则"。该规则源于19世纪的信托法,但在1940年代被重新诠释为只要整体"谨慎",就允许进行多元化投资以追求更高回报。这一规则最初适用于私人信托,但逐步开始影响公共养老金。
1950年,纽约州率先部分采纳谨慎人规则,允许养老金投资高达35%的权益资产。这标志着从"法律清单"向灵活投资的转变。其他州纷纷跟进,如北卡罗来纳州在1957年授权投资公司债券,并在1961年允许10%的股票配置,到1964年增至15%。
这一改变引发了较大争议,反对者(主要是精算师和工会)认为,股票投资可能重蹈1929年股灾的覆辙,将退休资金置于市场波动的风险中。媒体和政治家称其为"拿工人血汗钱赌博",担心经济衰退时养老金会崩盘。
为缓和争议,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制(初始不超过10-20%),并优先投资"蓝筹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受益于战后的牛市,争议逐渐消失,证明了股票投资的回报潜力。
后续发展与制度化
到1960年,公共养老金非政府证券的占比超过40%。纽约州市政债券的持有率从1955年的32.3%降至1966年的1.7%。这一转变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但也使养老金更依赖市场。
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出台,将谨慎投资者标准应用于公共养老金。尽管初期存在争议,股票投资最终被广泛接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养老金损失惨重,重新引发了类似的辩论。
当前形势分析
当前401(k)引入加密资产与之前引入股票投资的争议高度相似,两者均涉及从保守投资向高风险资产的跃迁。显然,加密资产目前的成熟度更低而波动性更高,这可视为一种更为激进的养老金改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信号。
加密资产的推广、监管和教育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提高人们对这类新兴资产的接纳程度和风险意识。
从市场层面来看,股票纳入养老金计划在美股的长牛态势中受益良多。如果加密资产要复制这条路,也必须走出稳定向上的市场行情。同时,由于401(k)资金相当于被锁定,养老金买入加密资产相当于"囤币",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加密资产战略储备"。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这对于加密货币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401(k)计划简介
401(k)是美国《国内税收法典》第401(k)条下的一种雇主赞助的退休储蓄计划,于1978年首次引入。它允许员工通过税前工资(或税后工资,视具体计划而定)存入个人退休账户,用于长期储蓄和投资。
401(k)是一种"固定缴款计划",与传统的"固定收益计划"不同,其核心在于员工和雇主共同供款,投资收益或损失由员工个人承担。
供款机制
员工可以从每期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作为401(k)供款,存入个人账户。雇主提供"匹配供款",即根据员工供款的一定比例追加资金,匹配金额视雇主政策而定,非强制性。
投资选择
401(k)不是单一基金,而是一个由员工控制的个人账户,资金可投资于雇主预设的"菜单"选项。常见包括:标普500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混合配置基金等。2025年的行政令允许加入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加密资产。
员工需从菜单中选择投资组合,或接受默认选项。雇主只提供选项,不负责具体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