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比特币区块大小之争启示录:技术创新与治理平衡的重要性
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反思
近期,我阅读了两本记录2010年代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历史书:Jonathan Bier的《The Blocksize War》和Roger Ver与Steve Patterson的《Hijacking Bitcoin》。这两本书分别代表了小区块派和大区块派的观点。
阅读这些记录我亲身经历并参与过的事件的历史书籍很有意思。虽然我对大多数事件和双方的叙述都很熟悉,但还是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或已被遗忘的细节。当时我支持大区块派,虽然我是务实的中等区块派,反对极端增长或绝对化的声明。
小区块派的观点
小区块派认为,比特币不应通过硬分叉增加区块大小限制,因为这会使运行和验证节点变得更困难和昂贵。他们更关心协议级别的决策问题,认为协议变更应非常罕见,并需要用户的高度共识。
小区块派认为比特币应该成为一种不受中央组织和中央银行控制的全新货币类型。他们担心频繁的治理活动会损害比特币的独特优势。
大区块派的观点
大区块派认为比特币应该是数字现金而非数字黄金。他们引用中本聪的白皮书和论坛帖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认为从数字现金到数字黄金的转变是由一小群核心开发者强加的。
大区块派批评第二层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在实践中存在不足,认为即使采用这些方案最终仍需要增加区块大小。他们担心这些复杂性会推动用户以中心化方式使用比特币。
关键分歧
双方对具体辩论的描述基本一致,但对更深层次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
两派都声称要维护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但方式不同。
我的观点
当时我支持大区块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同时,我也对大区块派的一些做法感到失望,如拒绝设定任何现实的区块大小限制原则。
我提出了一个平衡的方法来决定区块大小限制:在增加写入链和读取链成本之间取得平衡。理想情况下,如果使用需求增加100倍,我们应该将区块大小增加10倍,费用增加10倍。
单方面的能力陷阱
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看到了一种政治悲剧:一方垄断了所有有能力的人,但推动狭隘的观点;另一方正确认识到问题,但未能培养执行能力。这种情况在各种政治环境中都很常见。
大区块派似乎没有意识到需要在执行上具备能力,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个问题我称之为单方面的能力陷阱,是任何试图建立民主或多元化实体时面临的根本问题。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令人遗憾的是,这两本书中完全没有提到ZK-SNARK等新技术。缓解政治紧张局势的最终方法不是妥协,而是新技术。以太坊在这方面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当生态系统停止拥抱新技术时,它不可避免地会停滞并变得更加争执。这就是为什么我对去增长和"技术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观点感到不安。
比特币未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能否成为一个技术前瞻性的生态系统。最近的一些发展如Inscriptions和BitVM为此带来了希望。
总结
分析比特币的成功与失败对理解更广泛的数字社区治理问题很有价值。以太坊从中学到了很多,如客户端多样性的重要性。网络国家运动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一再分裂的命运。
我推荐阅读这两本书以理解比特币历史上的这个决定性时刻。这不仅关乎比特币,还为我们未来几十年将要建设的其他数字国家提供了重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