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以太坊、穩定幣與全球金融操作系統
作者:Maja Vujinovic,編譯:Shaw 金色財經
我第一次體會到可編程貨幣的力量,並非在華爾街或硅谷,而是在拉各斯和聖保羅的街頭。我曾在五大洲生活過,從事移動支付工作,親眼目睹了脆弱的貨幣和不可靠的銀行基礎設施如何迫使人們另闢蹊徑。後來,收購了第一家銀行,並與摩根大通和通用電氣合作開展早期的企業區塊鏈試點,我愈發清楚,穩定且可編程的價值不僅會補充現有的金融體系,最終還會徹底改寫它。
這場重寫工作正在進行中。曾經看似邊緣的實驗如今正成爲新金融體系的基礎。穩定幣市場已達 2600 億美元。國債、股票和房地產的代幣化進程正在加速。而以太坊,曾經被視爲難以駕馭的開發者遊樂場,如今正成爲開放式網路和企業金融實驗背後無形的結算層。
穩定幣作爲首個概念驗證
穩定幣最明顯地表明了代幣化並非炒作。對於數億人而言,尤其是在那些正在應對通脹和資本管制的國家,美元支持的穩定幣並非投機,而是生存之道。在阿根廷、尼日利亞和土耳其,民衆使用 USDC 和 USDT 來躲避本國貨幣的崩潰。實際上,這使穩定幣成爲互聯網時代的儲備資產,而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監管機構在將其視爲狹隘的合規挑戰時,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這種地緣政治的不對稱性很重要。發達國家還在爭論風險,而世界其他地區卻在將穩定幣作爲事實上的基礎設施加以採用。而且由於穩定幣在以太坊的網路上流動最爲順暢(以太坊佔據了超過 50% 的供應量和超過 60% 的交易量),每一個新用戶都會增強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引力。
超越流行語的代幣化
下一波浪潮遠不止於數字美元。白宮最近發布的 168 頁戰略報告估計,到 2030 年將有超過 6000 億美元的資產實現代幣化——但考慮到全球市場的規模,這一數字看起來幾乎微不足道:房地產 120 萬億美元,股票 100 萬億美元,國債 13 萬億美元,黃金 12 萬億美元。
幾年前我就看到了代幣化的發展趨勢。當 tZERO 和後來的 Securitize 這樣的平台推出時,我就建議它們要大力融資,因爲真正的大規模發展需要十年時間。而現在,這一刻終於到來了。
懷疑論者指出代幣化並非新鮮事物,這是對的。我們曾目睹過部分藝術品和證券代幣化等嘗試的失敗。但如今情況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基礎設施已趨於成熟。像 Anchorage 這樣的托管機構、像 Securitize 這樣的平台以及強大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如今都已存在,這使得代幣化資產具備了實用性。代幣化的國債已不只是一個數字包裝,它還是可以即時轉移、融入自動化流動性策略或爲可編程支付提供動力的抵押品。
這才是真實的情況:代幣化將資產從靜態的價值存儲轉變爲動態的代碼片段。一旦資本可以編程,全新的金融行爲就會出現。如今,以太坊已經承載了 90% 的代幣化資產。
以太坊作爲結算標準
這就是以太坊重要的原因。它不僅僅是一個區塊鏈;它是這個金融互聯網的可編程結算基礎設施。無需許可、抗審查,並且已經成爲大多數代幣化活動的家園,以太坊提供了這些新資產能夠實際交互的基礎層。
這一趨勢顯而易見。即便是受許可的企業級區塊鏈,從摩根大通的 Onyx 到金融科技巨頭的新嘗試,也不斷回歸以太坊的設計。以太坊虛擬機(EVM)已成爲可編程金融的通用語言,就如同微軟 Excel 曾成爲華爾街的默認操作系統一樣。Excel 曾爲電子表格創造了通用語法,如今 EVM 正在爲帳本做同樣的事情:創造一種通用的價值語法。
Corpo-L1s 與 EVM 帝國
最新的參與者證明了這一點。Circle 推出了 Arc,這是一個專爲穩定幣金融打造的許可型 L1,由 20 家機構驗證者組成的聯盟運營。Stripe 正在構建 Tempo,很可能使用 Paradigm 的 RETH 客戶端,旨在爲其龐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提供後端結算。
乍一看,這些看起來像是枯燥的數據庫,披着營銷外衣的企業內部網。但歷史表明並非如此。採用兼容 EVM 兼容架構的公司,實際上是在將自身與以太坊的生態系統重新聯繫起來。即便 Arc 和 Tempo 目前尚未發行代幣,但激勵機制的引力幾乎可以肯定它們最終會這麼做。而一旦發行,開發者和流動性就會向它們匯聚——但始終是以太坊作爲結算的基準。
這是被忽視的反饋循環:每一條企業級L1鏈(Corpo-L1),即便是許可鏈,都在擴大 EVM 帝國的版圖。正如 Excel 在金融領域變得不可或缺一樣,Solidity 開發人員對於任何希望保持競爭力的金融機構而言,也已成爲必備條件。從長遠來看,這積累的價值並非歸於企業鏈本身,而是歸於它們無法回避的底層基礎設施——以太坊。
地緣政治層面
從全球來看,可編程資產的崛起與其說是效率的體現,不如說是權力的體現。即便很多國家正在尋求以替代方式解決貿易問題,穩定幣仍在延續美元的霸權。歐盟正在討論“數字主權”。
在此背景下,以太坊不僅僅是一個區塊鏈。它是一種中立的公共產品,是一個各方勢力——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尋求影響力的空間。就像曾經的海上航線決定着地緣政治力量一樣,可編程結算層將定義全球化的新時代。
機遇與盲點
真正的機遇不僅在於猜測哪些資產將被代幣化,還在於認識到邏輯的轉變:資本本身變得可編程。這意味着國債可以兼作抵押品,股票可以嵌入治理,房地產可以直接向代幣持有者提供租金收入,人工智能代理可以實時管理投資組合。
盲點在於,人們認爲這些變化能夠被限制在舊有的監管和機構框架內。這是不可能的。一旦資產像信息一樣流動,重心就會轉向能夠最快、最安全、最透明地結算它們的網路。如今,這就是以太坊及其擴展方案。
結論
在新興經濟體見證了移動貨幣的興起,協助Tether在2013年上線,並與財富50 強企業實施了首批區塊鏈試點項目之後,我看到同樣的模式正在全球範圍內重演。穩定幣已然成爲平行於美元的體系。代幣化不只是營銷手段,更是資本轉化爲可編程的過程。而以太坊通過EVM的悄然擴張,正在將自己嵌入到可編程金融的操作系統中。
華爾街或許尚未意識到,但在招聘 EVM 開發人員並搭建私有鏈方面,它已經深陷其中。正如任何一家銀行都無法忽視 Excel 一樣,任何一家金融機構也無法忽視 EVM。而從紙質到可編程的這一轉變,其規模不是以數十億計,而是以數萬億美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