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VS Solana:主網優化之路的不同選擇與新共識機制探索

以太坊與Solana:主網優化之路的不同選擇

以太坊開始了一場供給側改革。在無限花園夢想破滅後,Vitalik開始重新審視與L2/Rollup的關係,並更積極地防守L1賽道。以太坊主網的"提速降費"計劃被提上日程,轉向Risc-V只是第一步。未來,如何在效率上趕上甚至超越Solana將成爲以太坊的重點任務。

與此同時,Solana繼續擴大其消費需求場景。Solana的策略是"擴張或死亡",堅定不移地走大規模L1發展之路。除了Jump Trading開發的Firedancer已進入部署階段外,在最近的紐約Solana大會上,Anza團隊的Alpenglow共識協議成爲焦點,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有趣的是,以太坊的終極目標是成爲世界計算機,而Alpenglow也懷有相同的抱負。

以太坊退守L1,Solana加速共識

大規模節點時代的新共識機制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節點數量和分布程度一直被視爲衡量區塊鏈網路去中心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爲防止中心化,安全閾值通常設定在33%,即任何單一實體都不應超過這一比例。

在資本效率的推動下,比特幣挖礦最終走向了礦池集羣模式,以太坊則成爲了一些大型質押服務提供商和交易所的主要舞臺。然而,這並不意味着這些實體能夠控制網路運行。在"維護網路以獲取激勵/管理費"的模式下,他們並無作惡動機。

然而,評估網路健康度必須考慮其規模。例如,在一個只有3人的小團體中,需要2/3的贊同才能稱得上有效運行,僅追求1/3的最低安全保障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剩餘兩人很容易串通,導致作惡成本極低而收益極高。

相比之下,在一個擁有10000個節點的大規模網路中,就不必追求2/3的多數票。在現有激勵模式之外,大部分節點互不相識,大型質押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共同作惡協調成本也過高。

那麼,如果我們適度降低節點數量和共識比例,是否能夠"提速降費"?

Alpenglow正是基於這一思路。它計劃保持Solana約1500個節點的規模,同時將安全共識閾值降至20%。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節點確認速度,爲節點贏得更多主網激勵,還可以鼓勵節點規模擴大到約1萬左右。

這種方法是否會產生1+1>2的效果,還是會突破現有的安全機制,仍有待觀察。不過,這種思路很符合Solana的風格,走一條不同於以太坊的路線,參與公鏈競爭。

Alpenglow:重新定義共識機制

Alpenglow的理論基礎是,在大規模節點時代,不需要太高的共識比例。由於PoS機制的存在,作惡者需要調動巨額資本才能控制網路。即使是20%的規模,以當前價格計算,以太坊需要200億美元,Solana也需要100億美元。

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選擇去控制區塊鏈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且還會面臨剩餘80%節點的反擊。除非是國家級行爲,否則這種操作幾乎不可能發生。

在具體實施上,Alpenglow將整個流程大致分爲Rotor、Votor和Repair三個部分。某種程度上,Alpenglow是對Solana現有Turbine機制的深度改造。

Turbine是Solana的區塊廣播機制,負責傳播區塊信息以達到全部節點進行共識確認的目的。與以太坊早期設計中使用的Gossip協議不同,Turbine採用了一種分層傳播的方式:

  1. 在每個週期內,將節點分爲Leader、Relay以及普通節點,只有Leader節點可以發送區塊廣播信息。
  2. 少數Relay節點接收信息後繼續廣播給更多普通節點,形成一個類似樹狀結構的Turbine Tree。

在Alpenglow中,該協議的變體被稱爲Rotor,本質上是一種有序的區塊消息傳播方式,其中任何Leader或Relay節點都不是固定的。

Votor則是節點確認機制。在Alpenglow的設想中,如果首輪節點投票達到80%比例,滿足20%以上的最低要求,就可以直接快速通過。如果首輪投票在60%到80%之間,則可以開啓第二輪投票,再次超過60%即可最終確認。

如果以上步驟都未能達成共識,則會啓動Repair機制。然而,這種情況類似於Optimistic Rollup的挑戰期,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協議很可能會面臨嚴重問題。

與簡單地增加硬件資源來提高帶寬不同,Alpenglow的目標是減少區塊共識生成過程。如果能夠將數據塊保持在當前約1500 Bytes的大小,並且生成時間足夠短(測試中最快可達100ms,是當前10s的1%),那麼性能提升將會非常顯著。

以太坊退守L1,Solana加速共識

結語

在MegaETH之後,現有的L2解決方案基本已經發展到極限。隨着SVM L2無法獲得Solana的支持,Solana主網對繼續擴容有實際需求。只有不斷提高主網TPS,才能將Solana作爲"以太坊殺手"的理念貫徹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Alpenglow並不局限於Solana,理論上任何PoS鏈,包括以太坊在內,都可以採用這種機制。與之前介紹的Optimum類似,現有的區塊鏈研究已經觸及技術邊界,迫切需要更多來自計算機科學,甚至是社會學理念的支持。

雖然IBM曾預言世界未來只需要五臺大型機,但如果我們將HTTP-TCP/IP構建的互聯網視爲一個,比特幣爲一個,以太坊也爲一個,那麼留給Solana的空間確實不多了。然而,正是這種競爭推動着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進步,爲用戶帶來更高效、更安全的區塊鏈體驗。

ETH0.97%
SOL1.2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MintMastervip
· 08-16 07:27
谁敢打赌sol超车eth
回復0
测试网游民vip
· 08-16 07:27
sol永远的神
回復0
LiquidityHuntervip
· 08-16 07:22
深夜3点坐在屏幕前 跟踪目前sol和eth的流动性深度差距是47.8% 有意思
回復0
假装在读白皮书vip
· 08-16 07:21
以太别卷了 Solana已经赢麻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