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行業五城政策盤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這五個城市在區塊鏈領域的布局與其自身的經濟、人才和科技優勢密切相關。在區位優勢的基礎上,這些城市的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來支持區塊鏈的發展。## 北京:政策布局早,監管嚴格北京作爲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在科技領域也展現出強勁活力。北京政府較早關注到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的革新,從2016年開始就進行了相關政策布局,這種前瞻性在全國範圍內都屬領先。2016年2月,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成立,同時還成立了區塊鏈國際孵化中心。2016年12月,北京市將區塊鏈劃入互聯網金融技術範疇。此後北京政府在多個規劃和辦法中都鼓勵探索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研究應用。然而,北京政府對區塊鏈行業,尤其是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十分嚴格。2018年8月,北京某區下發通知要求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未來,北京在區塊鏈領域除了金融創新外,還可能在監管科技方面有所突破。有專家認爲,北京作爲各行業監管總部所在地,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監管是必然趨勢。## 上海:看清形勢後緊跟步伐上海雖然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紅利,但面對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上海似乎不願重蹈覆轍。實際上,上海可能是中國區塊鏈行業最早的聚集地之一。2011年6月,中國第一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在上海創立。但上海政府在區塊鏈政策方面的動作較爲滯後。直到2017年,區塊鏈才開始在一些政府文件中出現。2018年,上海開始在區塊鏈領域奮起直追。5月,區塊鏈產業中心成立;6月,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揭牌;9月,某區發布了12條扶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定。盡管上海在區塊鏈政策方面起步較晚,但當前區塊鏈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上海仍有機會抓住這一變革機遇。## 廣州:產業先行,政策跟上廣東是國內出臺區塊鏈相關政策規劃最多的省份,其中廣州的政策尤其多。這些政策主要集中於金融領域。2017年7月,廣州成立區塊鏈產業協會;10月,成立區塊鏈創新基地;12月,出臺第一部區塊鏈產業扶持政策。政策涵蓋成長獎勵、平台獎勵、應用獎勵等多個方面,預計每年將增加2億元左右的財政投入。在持續的政策利好下,廣州目前已擁有6000多家區塊鏈企業,位居全國首位。今年5月和10月,廣州又相繼出臺新的扶持政策,目標直指催生3-5家區塊鏈獨角獸企業。## 深圳:彰顯金融科技中心野心 作爲國家首個創新型城市,深圳在區塊鏈技術發展方面走在前列。從2016年11月至今,深圳多個政府部門都發布過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文件。從政策發布單位來看,深圳的區塊鏈政策主要由金融部門發布,體現了深圳在金融領域追趕北京和上海的決心。深圳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跨境支付、電子憑證等金融場景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在財政補貼方面,深圳也頗爲大手筆。2017年9月,深圳推出的兩項金融創新獎項年度總獎金高達2550萬元。2018年3月,深圳發布計劃以現金方式無償資助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興技術企業,單個項目資助金額最高200萬元。## 杭州:政策引導,應用導向在互聯網產業的帶動下,杭州集聚了大量優秀的科技企業和人才,爲發展區塊鏈行業奠定了基礎。杭州在區塊鏈產業的各個環節上都有知名企業,這種全產業鏈發展態勢在其他城市較爲少見。杭州政府較早關注區塊鏈,2016年12月就在政策文件中提及。2017年4月,杭州主辦了國內首個政府主辦的區塊鏈峯會,並推出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產業園。杭州的政策主要強調利用既有優勢形成產業集聚,而非大規模財政補貼。截至2018年8月,杭州從事區塊鏈技術服務的相關企業已有55家,區塊鏈企業生態圈日益成熟。
五大城市區塊鏈政策對比:北京監管嚴 上海奮起直追
區塊鏈行業五城政策盤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這五個城市在區塊鏈領域的布局與其自身的經濟、人才和科技優勢密切相關。在區位優勢的基礎上,這些城市的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來支持區塊鏈的發展。
北京:政策布局早,監管嚴格
北京作爲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在科技領域也展現出強勁活力。北京政府較早關注到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的革新,從2016年開始就進行了相關政策布局,這種前瞻性在全國範圍內都屬領先。
2016年2月,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成立,同時還成立了區塊鏈國際孵化中心。2016年12月,北京市將區塊鏈劃入互聯網金融技術範疇。此後北京政府在多個規劃和辦法中都鼓勵探索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研究應用。
然而,北京政府對區塊鏈行業,尤其是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十分嚴格。2018年8月,北京某區下發通知要求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未來,北京在區塊鏈領域除了金融創新外,還可能在監管科技方面有所突破。有專家認爲,北京作爲各行業監管總部所在地,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監管是必然趨勢。
上海:看清形勢後緊跟步伐
上海雖然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紅利,但面對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上海似乎不願重蹈覆轍。實際上,上海可能是中國區塊鏈行業最早的聚集地之一。2011年6月,中國第一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在上海創立。
但上海政府在區塊鏈政策方面的動作較爲滯後。直到2017年,區塊鏈才開始在一些政府文件中出現。2018年,上海開始在區塊鏈領域奮起直追。5月,區塊鏈產業中心成立;6月,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揭牌;9月,某區發布了12條扶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定。
盡管上海在區塊鏈政策方面起步較晚,但當前區塊鏈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上海仍有機會抓住這一變革機遇。
廣州:產業先行,政策跟上
廣東是國內出臺區塊鏈相關政策規劃最多的省份,其中廣州的政策尤其多。這些政策主要集中於金融領域。
2017年7月,廣州成立區塊鏈產業協會;10月,成立區塊鏈創新基地;12月,出臺第一部區塊鏈產業扶持政策。政策涵蓋成長獎勵、平台獎勵、應用獎勵等多個方面,預計每年將增加2億元左右的財政投入。
在持續的政策利好下,廣州目前已擁有6000多家區塊鏈企業,位居全國首位。今年5月和10月,廣州又相繼出臺新的扶持政策,目標直指催生3-5家區塊鏈獨角獸企業。
深圳:彰顯金融科技中心野心
作爲國家首個創新型城市,深圳在區塊鏈技術發展方面走在前列。從2016年11月至今,深圳多個政府部門都發布過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文件。
從政策發布單位來看,深圳的區塊鏈政策主要由金融部門發布,體現了深圳在金融領域追趕北京和上海的決心。深圳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跨境支付、電子憑證等金融場景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在財政補貼方面,深圳也頗爲大手筆。2017年9月,深圳推出的兩項金融創新獎項年度總獎金高達2550萬元。2018年3月,深圳發布計劃以現金方式無償資助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興技術企業,單個項目資助金額最高200萬元。
杭州:政策引導,應用導向
在互聯網產業的帶動下,杭州集聚了大量優秀的科技企業和人才,爲發展區塊鏈行業奠定了基礎。杭州在區塊鏈產業的各個環節上都有知名企業,這種全產業鏈發展態勢在其他城市較爲少見。
杭州政府較早關注區塊鏈,2016年12月就在政策文件中提及。2017年4月,杭州主辦了國內首個政府主辦的區塊鏈峯會,並推出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產業園。
杭州的政策主要強調利用既有優勢形成產業集聚,而非大規模財政補貼。截至2018年8月,杭州從事區塊鏈技術服務的相關企業已有55家,區塊鏈企業生態圈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