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問題:加密貨幣行業未來十年的核心議題安全問題很可能成爲加密貨幣行業在未來十年內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這個問題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兩個方向上都存在着矛盾點。讓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深入探討這個問題:1. 資產自主權2. 智能合約安全3. 抗審查能力4. 錢包安全## 資產自主權去中心化系統在資產自主權方面明顯優於中心化系統。用戶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這一點在2020年DeFi熱潮期間成爲了主流敘事,也是當時大規模提幣運動的起因。然而,隨着智能合約被攻擊和授權盜幣事件的頻發,我們發現資產自主權的提高並不一定等同於安全性的提升。許多普通用戶缺乏識別風險的能力,而在區塊鏈上安全管理資產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經驗積累,這無疑提高了自主管理資產的門檻。因此,新進入市場的用戶往往傾向於將資產托管給交易平台或機構,希望將專業的事務交給專業人士處理。這種做法雖然失去了資產的自主權,但換來了中心化機構提供的托管服務。目前,交易平台和區塊鏈基本上吸引了不同的用戶羣體,兩者都存在相應的風險,只是風險的表現形式不同。在鏈上自主管理資產雖然擁有極強的自主權,用戶能夠100%控制自己的資產,但這需要足夠的經驗和風險管理能力。而委托給交易平台管理雖然簡單,但可能面臨中心化風險。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關鍵在於了解風險所在,並始終保持警惕。## 智能合約安全"風險總是潛藏在未知之中"除了資產管理,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的角度來看,不可升級且權限下放的智能合約被認爲是去中心化且無法篡改的。但這是否意味着絕對的安全性?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智能合約的代碼風險無法完全預知和模擬,如果關鍵智能合約出現致命漏洞,而又無法進行中心化幹預,那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DeFi早期,已經發生過多起類似案例。那麼,智能合約的安全性未來將如何發展?按照去中心化的初衷,簡單的智能合約會首先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完成"固化",即完全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然後,合約的復雜程度會逐漸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復雜的項目勢必需要在關鍵環節設置應急機制,以防止重大事件造成的損失。(當然,這個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各種權限約束來控制權力,防止過度中心化帶來的風險)因此,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目前針對DeFi安全性的質疑實際上是對整個行業未來的質疑。智能合約面臨的安全問題是未來所有區塊鏈項目,無論是遊戲金融(GameFi)還是社交金融(SocialFi)都將面臨的挑戰。DeFi只是先行者,爲後來者鋪平道路。## 抗審查能力抗審查能力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方面,因爲大多數人認爲自己只是進行簡單的交易,與抗審查似乎相距甚遠。但事實上,一旦經歷過一次審查,你就會深刻意識到抗審查的重要性。它直接讓你感受到,如果沒有去中心化,你的資產實際上並不完全屬於你。這個話題可以展開很多,但基本上,明白的人都會意識到抗審查可能是去中心化願景中最重要的一項。在這一點上,抗審查能力與資產自主權是相輔相成的,去中心化管理確實優於中心化管理。## 錢包安全在區塊鏈上保管資產,我們經常接觸到冷錢包、熱錢包和硬體錢包。冷錢包:簡單來說,就是私鑰在創建和管理過程中全程不接觸互聯網。用戶可以自己制作冷錢包,比如利用舊iPhone制作,網上有很多相關教程和資料。從個人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的安全系數非常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丟失記錄助記詞的紙張。硬體錢包:它並不等同於冷錢包。硬體錢包涉及許多硬件技術,總的來說,私鑰的生成也是離線的,但爭議在於提供硬件的廠商也是中心化機構,理論上可能存在中心化風險。另一方面,硬體錢包通常在執行交易前多了一步驗證,相當於U盾或密保卡這類的保護措施。熱錢包:這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錢包類型。它使用起來更加便捷靈活,但經常進行鏈上交互會增加錢包的授權和籤名次數。特別是如果授權了一些可升級的合約,雖然當前可能沒有問題,但升級後的合約可能帶來新的風險,爲未來埋下隱患。錢包的使用通常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配置。錢包的安全本質上就是私鑰和權限的安全。
安全問題:加密貨幣行業未來十年的核心議題
安全問題:加密貨幣行業未來十年的核心議題
安全問題很可能成爲加密貨幣行業在未來十年內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這個問題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兩個方向上都存在着矛盾點。讓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資產自主權
去中心化系統在資產自主權方面明顯優於中心化系統。用戶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這一點在2020年DeFi熱潮期間成爲了主流敘事,也是當時大規模提幣運動的起因。
然而,隨着智能合約被攻擊和授權盜幣事件的頻發,我們發現資產自主權的提高並不一定等同於安全性的提升。許多普通用戶缺乏識別風險的能力,而在區塊鏈上安全管理資產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經驗積累,這無疑提高了自主管理資產的門檻。
因此,新進入市場的用戶往往傾向於將資產托管給交易平台或機構,希望將專業的事務交給專業人士處理。這種做法雖然失去了資產的自主權,但換來了中心化機構提供的托管服務。
目前,交易平台和區塊鏈基本上吸引了不同的用戶羣體,兩者都存在相應的風險,只是風險的表現形式不同。在鏈上自主管理資產雖然擁有極強的自主權,用戶能夠100%控制自己的資產,但這需要足夠的經驗和風險管理能力。而委托給交易平台管理雖然簡單,但可能面臨中心化風險。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關鍵在於了解風險所在,並始終保持警惕。
智能合約安全
"風險總是潛藏在未知之中"
除了資產管理,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的角度來看,不可升級且權限下放的智能合約被認爲是去中心化且無法篡改的。但這是否意味着絕對的安全性?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智能合約的代碼風險無法完全預知和模擬,如果關鍵智能合約出現致命漏洞,而又無法進行中心化幹預,那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DeFi早期,已經發生過多起類似案例。
那麼,智能合約的安全性未來將如何發展?按照去中心化的初衷,簡單的智能合約會首先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完成"固化",即完全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然後,合約的復雜程度會逐漸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復雜的項目勢必需要在關鍵環節設置應急機制,以防止重大事件造成的損失。(當然,這個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各種權限約束來控制權力,防止過度中心化帶來的風險)
因此,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目前針對DeFi安全性的質疑實際上是對整個行業未來的質疑。智能合約面臨的安全問題是未來所有區塊鏈項目,無論是遊戲金融(GameFi)還是社交金融(SocialFi)都將面臨的挑戰。DeFi只是先行者,爲後來者鋪平道路。
抗審查能力
抗審查能力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方面,因爲大多數人認爲自己只是進行簡單的交易,與抗審查似乎相距甚遠。但事實上,一旦經歷過一次審查,你就會深刻意識到抗審查的重要性。它直接讓你感受到,如果沒有去中心化,你的資產實際上並不完全屬於你。這個話題可以展開很多,但基本上,明白的人都會意識到抗審查可能是去中心化願景中最重要的一項。
在這一點上,抗審查能力與資產自主權是相輔相成的,去中心化管理確實優於中心化管理。
錢包安全
在區塊鏈上保管資產,我們經常接觸到冷錢包、熱錢包和硬體錢包。
冷錢包:簡單來說,就是私鑰在創建和管理過程中全程不接觸互聯網。用戶可以自己制作冷錢包,比如利用舊iPhone制作,網上有很多相關教程和資料。從個人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的安全系數非常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丟失記錄助記詞的紙張。
硬體錢包:它並不等同於冷錢包。硬體錢包涉及許多硬件技術,總的來說,私鑰的生成也是離線的,但爭議在於提供硬件的廠商也是中心化機構,理論上可能存在中心化風險。另一方面,硬體錢包通常在執行交易前多了一步驗證,相當於U盾或密保卡這類的保護措施。
熱錢包:這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錢包類型。它使用起來更加便捷靈活,但經常進行鏈上交互會增加錢包的授權和籤名次數。特別是如果授權了一些可升級的合約,雖然當前可能沒有問題,但升級後的合約可能帶來新的風險,爲未來埋下隱患。
錢包的使用通常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配置。錢包的安全本質上就是私鑰和權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