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解決這些問題,BankAmericard 計劃於 1970 年分拆爲一個名爲 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NBI)的非股份營利性會員協會,後更名爲 Visa。所有權和控制權從美國銀行轉移到參與銀行。除了調整控制權,NBI 還建立了一套標準化規則、程序和爭議解決機制以應對挑戰。在運營層面,它構建了一個名爲 BASE 基於交換的授權系統,允許商家的銀行直接將授權請求路由到發卡銀行的系統中。跨行授權時間縮短至不到一分鍾,且支持全天候交易,使其「足以與現金和支票支付競爭,消除了採用的關鍵障礙之一」。隨後 BASE 進一步優化了清算和結算流程,用電子記錄取代紙質流程,並將銀行間的雙邊結算轉變爲通過 BASE 網路的集中處理和淨額結算。原本需要一周的流程現在可以在一夜之間完成。
目前穩定幣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不夠便利,他們需要先將法幣轉換爲加密貨幣。用戶體驗仍需要極大改善,例如即使你已經向銀行提供了敏感信息,仍需重復這一過程。此外你還需要另一種代幣(如 ETH 作爲 Gas 費)來支付鏈上交易,並確保穩定幣與商家所在的鏈匹配(例如 Base 鏈上的 USDC 與 Solana 鏈上的 USDC 不同)。從消費者便利性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無法接受的。
穩定幣爲非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美元獲取渠道,使他們能夠購買這些商品和服務。對這些消費者來說,穩定幣實際上是相對便利的,因爲他們通常沒有其他合理方式獲得美元進行消費。對商家來說,穩定幣代表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因爲這些消費者此前無法觸達。許多美國商家(如 AI 服務公司)有大量非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會接受穩定幣以獲得這些客戶。
穩定幣在美國將取代信用卡成爲主流支付方式
原文作者:Daniel Barabander
原文編譯: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目前關於穩定幣在美國消費者支付領域的討論非常熱烈。但大多數人認爲穩定幣是一種「維持性技術」而非「顛覆性技術」。他們認爲盡管金融機構會利用穩定幣進行更高效地結算,但對於大多數美國消費者來說,穩定幣提供的價值不足以讓他們放棄當前主導且粘性較高的支付方式即信用卡。
這篇文章論證穩定幣如何在美國成爲一種主流支付手段,而不僅僅是結算工具。
信用卡如何構建支付網絡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讓人們接受一種新的支付方式是非常困難的。新支付方式只有在網路中有足夠多的人使用時才有價值,而人們又只會在網路有價值時加入。信用卡通過以下兩步克服了「冷啓動」問題,並成爲美國消費者支付中最廣泛使用的方式(佔比 37%),超越了此前主導的現金、支票和早期僅限於特定商家或行業的籤帳卡。
第一步:利用無需網路即可體現的內在優勢
信用卡最初通過解決一小部分消費者和商家的痛點來拓展市場,這些痛點涉及三個維度:便利性、激勵措施和銷售增長。以 1958 年由美國銀行推出的首張大衆市場銀行信用卡 BankAmericard(後來發展爲今天的 Visa 信用卡網路)爲例:
便利性:BankAmericard 允許消費者在月底統一還款,而無需攜帶現金或在收銀臺填寫支票。盡管商家此前已提供類似延遲支付的籤帳卡,但這些卡僅限於單個商家或特定類別(如旅遊和娛樂)。BankAmericard 則可以在任何合作商家使用,基本滿足了所有人的消費需求。
激勵措施:美國銀行通過郵寄 6.5 萬張未經申請的 BankAmericard 信用卡給弗雷斯諾居民,從而推動了信用卡的普及。每張卡附帶預先批準的靈活信用額度,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舉措。現金和支票無法提供類似激勵,而早期的籤帳卡雖然提供短期信用,但通常僅限於高收入或老客戶,且只能在特定商家使用。BankAmericard 的廣泛信用覆蓋尤其吸引了此前被排除在外的低收入消費者。
銷售增長:BankAmericard 通過信用消費幫助商家提升銷售額。現金和支票無法擴展消費者的購買力,而早期的籤帳卡雖然能促進銷售,但需要商家自行管理信用系統、客戶準入、收款和風險控制,運營成本極高,只有大型商家或協會能夠承擔。BankAmericard 爲小型商家提供了信用消費的銷售增長機會。
BankAmericard 在弗雷斯諾市取得了成功,隨後逐步推廣到加州其他城市。但由於當時法規限制美國銀行只能在加州運營,它很快意識到「要讓信用卡真正有用,必須在全國範圍內被接受」,於是以 2.5 萬美元的加盟費和交易特許權使用費將信用卡授權給加州以外的銀行。每家被授權銀行利用這一知識產權在當地建立自己的消費者和商家網路。
第二步:信用卡支付網絡拓展與連接
此時,BankAmericard 已演變爲一系列分散的「領地」,每個區域的消費者和商家基於其內在優勢使用該卡。盡管在每個領地內運行良好,但整體上無法規模化。
在運營層面,銀行間的互操作性是一大問題:使用 BankAmericard 知識產權進行跨行交易授權時,商家需要聯繫收單銀行,後者再聯繫發卡銀行確認持卡人授權,而顧客只能在店內等待。這一過程可能耗時 20 分鍾,導致欺詐風險和糟糕的客戶體驗。清算和結算同樣復雜:盡管收單銀行從發卡銀行獲得付款,但缺乏動力及時分享交易細節以便發卡銀行向持卡人收款。在組織層面,該計劃由美國銀行(被授權銀行的競爭對手)運營,導致銀行間存在「根本性不信任」問題。
爲解決這些問題,BankAmericard 計劃於 1970 年分拆爲一個名爲 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NBI)的非股份營利性會員協會,後更名爲 Visa。所有權和控制權從美國銀行轉移到參與銀行。除了調整控制權,NBI 還建立了一套標準化規則、程序和爭議解決機制以應對挑戰。在運營層面,它構建了一個名爲 BASE 基於交換的授權系統,允許商家的銀行直接將授權請求路由到發卡銀行的系統中。跨行授權時間縮短至不到一分鍾,且支持全天候交易,使其「足以與現金和支票支付競爭,消除了採用的關鍵障礙之一」。隨後 BASE 進一步優化了清算和結算流程,用電子記錄取代紙質流程,並將銀行間的雙邊結算轉變爲通過 BASE 網路的集中處理和淨額結算。原本需要一周的流程現在可以在一夜之間完成。
將這些分散的支付網絡連接起來,信用卡通過聚合供需克服了新支付方式的「冷啓動」問題。此時主流消費者和商家加入網路的動機在於網路本身,因爲讓他們能夠觸達額外的用戶。對消費者來說,網路創造了便利的飛輪效應,每增加一個商家,信用卡的使用價值就提升一分。對商家來說,網路帶來了增量銷售。隨着時間的推移,網路開始利用互操作性產生的交換費提供激勵措施,進一步推動消費者和商家的採用。
穩定幣的內在優勢
穩定幣可以通過遵循信用卡取代現金、支票和早期籤帳卡的相同策略成爲主流支付方式。讓我們從便利性、激勵措施和銷售增長三個維度分析穩定幣的內在優勢。
便利性
目前穩定幣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不夠便利,他們需要先將法幣轉換爲加密貨幣。用戶體驗仍需要極大改善,例如即使你已經向銀行提供了敏感信息,仍需重復這一過程。此外你還需要另一種代幣(如 ETH 作爲 Gas 費)來支付鏈上交易,並確保穩定幣與商家所在的鏈匹配(例如 Base 鏈上的 USDC 與 Solana 鏈上的 USDC 不同)。從消費者便利性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無法接受的。
盡管如此我相信這些問題很快會得到解決。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曾禁止銀行托管加密貨幣(包括穩定幣),但幾個月前這一法案被撤銷。這意味着銀行將能夠托管穩定幣,垂直整合法幣與加密貨幣,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用戶體驗的諸多問題。此外帳戶抽象、Gas 補貼和零知識證明等重要技術發展也在改善用戶體驗。
商家激勵
穩定幣爲商家提供了全新的激勵方式,尤其是通過許可性穩定幣。
注:許可性穩定幣即發行渠道不僅僅限於商家,還包括更廣泛的領域。例如,金融科技公司、交易平台、信用卡網路、銀行和支付服務提供商。本文僅關注商家。
由受監管的金融或基礎設施提供商(如 Paxos、Bridge、M^0、BitGo、Agora 和 Brale)發行許可性穩定幣,但由另一實體品牌化和分發。品牌合作夥伴(如商家)可以從穩定幣的浮存金中賺取收益。
許可性穩定幣與星巴克獎勵計劃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兩者都將系統中的資金浮存金投資於短期工具,並保留賺取的利息。與星巴克獎勵類似,許可性穩定幣可以構建爲向客戶提供僅限在商家生態系統中兌換的積分和獎勵。
盡管許可性穩定幣在結構上類似於預付獎勵計劃,但重要差異表明許可性穩定幣對商家來說比傳統預付獎勵計劃更具可行性。
首先隨着許可性穩定幣發行變得商品化,推出此類計劃的難度將趨近於零。《GENIUS 法案》爲在美國發行穩定幣提供了框架,並建立了一類新的發行人(非銀行許可支付穩定幣發行人),其合規負擔比銀行更輕。因此圍繞許可性穩定幣的配套行業將發展起來。服務提供商將抽象化用戶體驗、消費者保護和合規功能。商家將能夠以最小邊際成本推出品牌化的數字美元。對於有足夠影響力暫時「鎖定」價值的商家來說,問題在於:爲什麼不推出自己的獎勵計劃?
其次,這些穩定幣與傳統獎勵計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可以在發行商家的生態系統之外使用。消費者會更願意暫時鎖定價值,因爲他們知道可以將其轉換回法幣、轉移給他人,並最終在其他商家使用。盡管商家可以要求定制不可轉移的穩定幣,但我認爲他們會意識到,如果穩定幣可轉移,其被採用的可能性會顯著提高;永久鎖定價值會讓消費者感到非常不便,從而降低採用意願。
消費者激勵
穩定幣提供了一種與信用卡完全不同的消費者獎勵方式。商家可以間接利用許可性穩定幣賺取的收益提供針對性激勵,如即時折扣、運費抵免、提前訪問或 VIP 隊列。盡管《GENIUS 法案》禁止僅因持有穩定幣而分享收益,但我預計這類忠誠獎勵是可以接受的。
由於穩定幣具有信用卡無法比擬的可編程性,它們可以原生訪問鏈上的收益機會(明確來說,我指的是法幣支持的穩定幣接入 DeFi,而非僞裝成穩定幣的鏈上對沖基金)。像 Legend 和 YieldClub 這樣的應用將鼓勵用戶通過將浮存金路由到 Morpho 等借貸協議中以賺取收益。我認爲這是穩定幣在獎勵方面實現突破的關鍵。收益吸引用戶將法幣轉換爲穩定幣以參與 DeFi,如果在這種體驗中消費是無縫的,許多人會選擇直接使用穩定幣交易。
如果說加密貨幣的優勢是什麼,那就是空投:通過全球規模的即時價值轉移激勵參與。穩定幣發行人可以採用類似策略通過空投免費穩定幣(或其他代幣)吸引新用戶進入加密貨幣領域,並激勵他們消費穩定幣。
銷售增長
穩定幣與現金一樣是持有人資產,因此本身並不像信用卡一樣刺激消費。然而正如信用卡公司在銀行存款基礎上構建了信用概念,不難想象提供商可以在穩定幣基礎上提供類似計劃。而且越來越多的公司顛覆信用模式,認爲 DeFi 激勵能夠驅動一種新的銷售增長原語:「現在購買,永不支付」。在這種模式下,「花費」的穩定幣將被托管,在 DeFi 中賺取收益,並在月底用部分收益支付購買。理論上,這會鼓勵消費者增加支出,而商家希望利用這一點。
如何構建穩定幣網路
我們可以將穩定幣的內在優勢總結如下:
穩定幣目前既不便利,也無法直接帶來銷售增長。
穩定幣可以爲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激勵。
問題在於穩定幣如何遵循信用卡的「兩步走」策略構建新的支付方式?
第一步:利用無需網路即可體現的內在優勢
穩定幣可以專注於以下利基場景:
(1)穩定幣對消費者來說比現有支付方式更便利,從而帶來銷售增長;
(2)商家有動力向願意爲獎勵而犧牲便利性的消費者提供穩定幣。
利基一:相對便利性與銷售增長
盡管穩定幣目前對大多數人不夠便利,但對於未被現有支付方式服務的消費者來說,它們可能是更優選擇。這些消費者願意克服進入穩定幣世界的障礙,而商家也會接受穩定幣以觸達此前無法服務的客戶。
一個典型例子是美國商家與非美國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某些地區(尤其是拉丁美洲)的消費者極難或極昂貴地獲得美元以購買美國商家的商品和服務。在墨西哥只有居住在美國邊境 20 公裏內的人才能開立美元帳戶;在哥倫比亞和巴西,美元銀行服務被完全禁止;在阿根廷,盡管存在美元帳戶,但受到嚴格控制、額度限制,且通常以遠低於市場匯率的官方匯率提供。這意味着美國商家失去了這些銷售機會。
穩定幣爲非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美元獲取渠道,使他們能夠購買這些商品和服務。對這些消費者來說,穩定幣實際上是相對便利的,因爲他們通常沒有其他合理方式獲得美元進行消費。對商家來說,穩定幣代表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因爲這些消費者此前無法觸達。許多美國商家(如 AI 服務公司)有大量非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會接受穩定幣以獲得這些客戶。
利基二:以激勵爲主導
許多行業的顧客願意爲了獎勵而犧牲便利性。我最喜歡的餐廳提供 3% 的現金支付折扣,爲此我專門去銀行取現金,盡管非常不便。
商家將有動力推出品牌化的白標穩定幣,作爲資助忠誠計劃的一種方式,爲消費者提供折扣和特權以推動銷售增長。某些消費者會願意忍受進入加密貨幣世界和將價值轉換爲白標穩定幣的繁瑣,尤其是當激勵足夠強且產品是他們癡迷或經常使用的時。邏輯很簡單,如果我熱愛某個產品,知道會使用餘額,並能獲得有意義的回報,我願意忍受糟糕的體驗甚至留存資金。
白標穩定幣的理想適用商家包括以下至少一種特徵:
狂熱粉絲羣體。例如如果泰勒·斯威夫特要求粉絲用「TaylorUSD」購買演唱會門票,粉絲仍然會照做。她可以通過提供未來門票優先購買權或商品折扣激勵粉絲保留 TaylorUSD。其他商家也可能接受 TaylorUSD 進行促銷。
平台內高頻使用。例如二手商品市場 Poshmark 在 2019 年有 48% 的賣家將部分收入用於平台內購物。如果 Poshmark 賣家開始接受「PoshUSD」,許多人會保留該穩定幣以作爲買家與其他賣家交易。
第二步:連接穩定幣支付網絡
由於上述場景是利基市場,穩定幣的使用將是臨時且碎片化的。生態中的各方將定義自己的規則和標準。此外,穩定幣將在多條鏈上發行,增加了接受的技術難度。許多穩定幣將是白標的,僅被有限商家接受。結果將是一個分散的支付網絡,每個網路在局部利基中可持續運行,但缺乏標準化和互操作性。
它們需要一個完全中立且開放的網路進行連接。該網路將建立規則、合規與消費者保護標準以及技術互操作性。穩定幣的開放和無許可特性使得聚合這些分散的供需成爲可能。爲解決協調問題,網路需要開放並由參與者共同擁有,而非與支付棧的其他部分垂直整合。將用戶變爲所有者,使網路能夠以大規模的方式進行擴展。
通過聚合這些孤立的供需關係,穩定幣支付網絡將解決新支付方式的「冷啓動」問題。正如今天消費者願意忍受一次性不便註冊信用卡一樣,加入穩定幣網路的價值最終將足以抵消進入穩定幣世界的不便。至此穩定幣將進入美國消費者支付的主流採用。
結論
穩定幣不會直接與信用卡在主流市場競爭並取代後者,反而將從邊緣市場開始滲入。通過解決利基場景中的真實痛點,穩定幣可以創造基於相對便利性或更優激勵的可持續採用。關鍵突破在於將這些碎片化的用例聚合到一個開放、標準化且由參與者共同擁有的網路中,以協調供需並實現規模化人發展。如果實現這一點,穩定幣在美國消費者支付中的崛起將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