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意圖(Intents)如何解決DeFi復雜性問題在Luna崩潰之前,我曾爲一位朋友運作穩定幣收益策略。他希望了解2020年1月時可獲得的高額利率。我的朋友對加密貨幣並不熟悉,在我們合作前甚至從未進行過鏈上交互。我們的安排很簡單:他將資金存放在自己的硬體錢包中,然後我們每週在Zoom上見面一兩次,我會一步步向他解釋操作流程。從一開始,我們就將資金分散存入各條鏈上幾乎所有可用的DeFi協議。在2-4小時的會話中,我們會進行數十筆批準、轉移、交換、存款、索賠和提取資金的交易。資金被轉移到定制的流動性池、投票鎖定等各種渠道,以最大化收益。我們幾乎使用了所有的跨鏈橋、主流DEX和收益聚合器來部署我們的穩定幣組合。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收益率策略。這個過程的復雜性是顯而易見的。以在Polygon上將USDC兌換爲FRAX/DAI LP並質押爲例,需要執行以下步驟:1. 在DEX上將USDC兌換爲DAI(2筆交易)2. 將USDC和DAI跨鏈到Polygon(4筆交易) 3. 在Polygon DEX上組合USDC和DAI(4筆交易)4. 將LP代幣存入收益vault(2筆交易)僅這一簡單操作就需要12筆交易!整個過程是手動的、耗時的、繁瑣的,尤其是在投資規模較大的情況下。從更高的層面來看,我們執行的所有流程都有明確的預期結果。我們擁有資產,希望用它們完成特定任務。就像上面的例子,"我們有USDC(在以太坊上),希望以FRAX/DAI(在Polygon上)的形式提供流動性,然後將其質押到收益vault"。這就是我們操作的"內容",而12筆具體交易則是"如何"操作。從起點到終點需要一系列清晰、合乎邏輯的步驟,這些步驟都是可量化的。強大的交易路由算法可以極大簡化這個過程,將步驟減少到1-2個。用戶只需提出最終目標,算法就能返回最佳路徑,甚至直接處理交易。這種路徑映射結構被稱爲"意圖",是以太坊正在快速發展的中間件的一部分。雖然業界對"意圖"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但已有一些普遍觀點。Paradigm的定義是:"意圖是簽署了一組聲明性約束,允許用戶將交易創建外包給第三方,同時保留對交易的完全控制"。Near的David Ma則將其定義爲:"交易是命令性的,而意圖是聲明性的。換言之,交易是定義明確的消息,指定如何運行EVM來產生狀態更改,而意圖則指定所需的狀態更改,不關注具體實現過程"。在這兩個定義中,意圖都是"聲明性的",即通過用戶和"求解器"之間的數據共享來尋求外部幫助。用戶聲明他們想要的結果,求解器爲他們提供實現方案。與具有特定參數的交易不同,意圖必須由第三方映射。此外,還存在限制可能路徑集的約束條件。這有助於將可能性總數集中到一個更小的、可篩選的集合中,用戶可以從中進行選擇。基於"意圖"的基本架構已經存在於EVM中。當你使用任何DEX時,它都會找到交易執行的最佳路線。例如,在Curve界面中選擇要交易的資產後,UI會自動找到最佳的流動性池進行路由。如果沒有直接的交易對,訂單會經過多個池子來獲得最佳執行路徑,全部在一筆交易中完成。除了交易聚合器外,以太坊上還存在其他幾種類型的"意圖":1. 限價訂單:如果滿足條件,則允許從帳戶中提取資產。2. 拍賣式訂單執行:基於非DEX流動性的第三方訂單執行。3. Gas贊助:允許使用其他代幣支付交易費用,適用於帳戶抽象錢包。4. 委托:白名單屬於這種情況,在執行交易前對數據庫進行檢查。5. 交易批處理:允許對Gas效率的意圖進行批處理。6. 跨鏈交換。意圖的一個核心特徵是數據暴露。通過簽署意向消息,用戶表明願意以便利爲代價提取MEV。由於意圖無法直接廣播到以太坊內存池,它們被存放在私有的鏈下Interpool中。這些Interpool可以是許可的、無需許可的或兩者的混合。目前,一些協議正在開發基於意圖的基礎設施,以允許混合系統。雖然對於意圖的最終形態還沒有達成共識,但這是當今加密領域正在發生的新興中間件層革命中的重要一環,旨在提升用戶體驗。目前的意圖主要用於代幣交換和訂單批處理,但未來有望應用於更廣泛的場景。這爲在各種區塊鏈上構建新應用創造了可能性,因爲所有錢包都可能默認爲帳戶抽象。強大的意圖層可以爲區塊鏈產品解鎖新的用例,並簡化在其上構建的應用程序。
意圖架構:簡化DeFi操作 提升用戶體驗的新興中間件
探討意圖(Intents)如何解決DeFi復雜性問題
在Luna崩潰之前,我曾爲一位朋友運作穩定幣收益策略。他希望了解2020年1月時可獲得的高額利率。我的朋友對加密貨幣並不熟悉,在我們合作前甚至從未進行過鏈上交互。我們的安排很簡單:他將資金存放在自己的硬體錢包中,然後我們每週在Zoom上見面一兩次,我會一步步向他解釋操作流程。
從一開始,我們就將資金分散存入各條鏈上幾乎所有可用的DeFi協議。在2-4小時的會話中,我們會進行數十筆批準、轉移、交換、存款、索賠和提取資金的交易。資金被轉移到定制的流動性池、投票鎖定等各種渠道,以最大化收益。我們幾乎使用了所有的跨鏈橋、主流DEX和收益聚合器來部署我們的穩定幣組合。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收益率策略。
這個過程的復雜性是顯而易見的。以在Polygon上將USDC兌換爲FRAX/DAI LP並質押爲例,需要執行以下步驟:
僅這一簡單操作就需要12筆交易!整個過程是手動的、耗時的、繁瑣的,尤其是在投資規模較大的情況下。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我們執行的所有流程都有明確的預期結果。我們擁有資產,希望用它們完成特定任務。就像上面的例子,"我們有USDC(在以太坊上),希望以FRAX/DAI(在Polygon上)的形式提供流動性,然後將其質押到收益vault"。這就是我們操作的"內容",而12筆具體交易則是"如何"操作。從起點到終點需要一系列清晰、合乎邏輯的步驟,這些步驟都是可量化的。
強大的交易路由算法可以極大簡化這個過程,將步驟減少到1-2個。用戶只需提出最終目標,算法就能返回最佳路徑,甚至直接處理交易。這種路徑映射結構被稱爲"意圖",是以太坊正在快速發展的中間件的一部分。
雖然業界對"意圖"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但已有一些普遍觀點。Paradigm的定義是:"意圖是簽署了一組聲明性約束,允許用戶將交易創建外包給第三方,同時保留對交易的完全控制"。Near的David Ma則將其定義爲:"交易是命令性的,而意圖是聲明性的。換言之,交易是定義明確的消息,指定如何運行EVM來產生狀態更改,而意圖則指定所需的狀態更改,不關注具體實現過程"。
在這兩個定義中,意圖都是"聲明性的",即通過用戶和"求解器"之間的數據共享來尋求外部幫助。用戶聲明他們想要的結果,求解器爲他們提供實現方案。與具有特定參數的交易不同,意圖必須由第三方映射。此外,還存在限制可能路徑集的約束條件。這有助於將可能性總數集中到一個更小的、可篩選的集合中,用戶可以從中進行選擇。
基於"意圖"的基本架構已經存在於EVM中。當你使用任何DEX時,它都會找到交易執行的最佳路線。例如,在Curve界面中選擇要交易的資產後,UI會自動找到最佳的流動性池進行路由。如果沒有直接的交易對,訂單會經過多個池子來獲得最佳執行路徑,全部在一筆交易中完成。
除了交易聚合器外,以太坊上還存在其他幾種類型的"意圖":
意圖的一個核心特徵是數據暴露。通過簽署意向消息,用戶表明願意以便利爲代價提取MEV。由於意圖無法直接廣播到以太坊內存池,它們被存放在私有的鏈下Interpool中。這些Interpool可以是許可的、無需許可的或兩者的混合。
目前,一些協議正在開發基於意圖的基礎設施,以允許混合系統。雖然對於意圖的最終形態還沒有達成共識,但這是當今加密領域正在發生的新興中間件層革命中的重要一環,旨在提升用戶體驗。目前的意圖主要用於代幣交換和訂單批處理,但未來有望應用於更廣泛的場景。
這爲在各種區塊鏈上構建新應用創造了可能性,因爲所有錢包都可能默認爲帳戶抽象。強大的意圖層可以爲區塊鏈產品解鎖新的用例,並簡化在其上構建的應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