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Offchain Labs CEO:爲什麼 Robinhood 選擇了 Arbitrum?
整理 & 編譯:深潮TechFlow
嘉賓:Steven Goldfeder,Offchain Labs 創始人兼 CEO
主持人:Laura Shin
播客源:Unchained
原標題:Why the Arbitrum Stack Won in the Race to Support Robinhood Chain
播出日期:2025年7月4日
要點總結
Offchain Labs 的 CEO Steven Goldfeder 解釋了爲什麼 Robinhood 選擇 Arbitrum 來重建其核心產品的加密基礎設施、鏈上股票代幣化可能帶來的潛力,以及爲什麼我們可能正在重新進入加密領域的“零到一”階段。
Offchain Labs 的聯合創始人 Steven Goldfeder 在 Unchained 節目中分享了 Robinhood 爲什麼選擇基於 Arbitrum 技術棧重建產品的原因,這意味着加密技術的演變,以及這一舉措如何最終連接 Web2 和 Web3。
精彩觀點摘要
· 對於 Robinhood 來說,選擇啓動自己的區塊鏈有幾個非常有力的理由,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 MEV 捕獲。既包括 MEV 捕獲,又包括費用捕獲——是啓動自己的區塊鏈所帶來的獨特優勢。
· 無論是在 Arbitrum One 上,還是在 Robinhood 自己的鏈上進行代幣化股票發行,這才是我們真正期待的“終極獎品”。這不僅僅是“在鏈上推出另一種資產”的問題,而是將區塊鏈技術與現有的 Web 2 基礎設施深度結合。
· 將股票代幣化並引入區塊鏈市場確實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如何連接傳統金融體系與區塊鏈之間的動態關係。這確實是一個挑戰,但並不應該因此退縮。
· 加密技術將是下一次金融革新的核心。我們不可能停留在過去的模式中,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將成爲未來的金融基礎設施,最終所有人都會適應並轉向這一方向。
· 流動性碎片化的技術問題只佔 10%,真正的核心是 90% 的用戶體驗 (UX) 和錢包支持問題。即使有再復雜的協議,如果錢包無法簡化用戶操作,讓用戶感受到一個統一的環境,這些技術創新也不會真正發揮作用。
· 區塊鏈將融入我們的金融體系,成爲其中的一部分。我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點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區塊鏈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 當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爲主流並被廣泛接受時,機構會意識到,在區塊鏈基礎上構建不僅能夠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還能降低成本並提升盈利能力。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 賦予用戶自我主權的選擇權非常重要,這意味着用戶可以隨時將資產轉移到自己的錢包中,或者選擇其他托管方式。
· 如果你認爲加密行業的未來僅僅是我們在一周前看到的樣子,那麼你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發展 L2。但實際上,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大的容量。L2 的發展規劃是唯一能夠滿足未來需求的路徑。
· 通過 L2 的發展路線圖,我們能夠從單一的 L1 平台轉向一個更分散、更高效的 L2 生態系統。雖然這一過程並不容易,但一旦解決了互操作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Robinhood 爲什麼選擇 Arbitrum,以及他們究竟擁有多少控制權
Laura:
歡迎收聽2025年7月4日的《Unchained》。今天的嘉賓是 Off Chain Labs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Steven Goldfetter。Steven,非常歡迎你來到節目。
最近的大新聞是,Robinhood 宣布推出永續合約、代幣化股票以及他們自己的區塊鏈。這表明,不僅加密行業在推動用戶上鏈,其他領域也開始意識到區塊鏈技術的潛力,並逐步採用。Robinhood 最初選擇在 Arbitrum 1 上啓動,同時使用 Arbitrum 技術棧構建自己的鏈,這對 Arbitrum 來說是一個重要裏程碑。有傳言稱,Robinhood 最初可能考慮過 Solana,但最終選擇了 Arbitrum。那麼,Steven,你能分享一下 Robinhood 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嗎?
Steven:
Robinhood 的選擇主要基於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 Arbitrum 技術棧的成熟性和安全性。我們的技術已經在生產環境中穩定運行多年,能夠支持像 Robinhood 這樣規模的企業需求。
第二是靈活性。Robinhood 最初在 Arbitrum 1 上推出了代幣化股票和 ETF,同時宣布未來會遷移到自己的 Arbitrum 鏈,即 Robinhood 鏈。Arbitrum 是唯一一個既擁有可信中立區塊鏈(例如 Arbitrum 1),又提供頂級區塊鏈技術棧的生態系統。這種組合使 Robinhood 能夠快速啓動,同時隨着需求增長輕鬆擴展到自己的鏈,無需對現有架構進行重大調整。
Laura:
Arbitrum 技術棧的一個吸引力是,它允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高度定制。你能詳細介紹一下 Arbitrum Orbit 提供的定制選項嗎?
Steven:
當然。定制主要分爲兩類:基礎定制和高級定制。基礎定制包括我們直接支持的選項,例如 gas 代幣的自定義。Arbitrum 1 默認使用以太坊作爲 gas 代幣,但用戶可以選擇使用穩定幣或自己的代幣作爲 gas 代幣。此外,數據可用性層也可以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 Celestia。
同樣,數據可用性層方面,Arbitrum 1 使用以太坊,這是最安全的數據可用性層。但我們也支持 Celestia 和其他許多正在推出的數據可用性層。
這基本上是兩種開箱即用的定制示例。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定制,比如塊時間,Arbitrum 1 的塊時間爲250毫秒,但一些鏈(如 Ray)運行在100毫秒,技術實際上足夠穩定以支持這一點。這些只是你可以設置的參數。
然後還有我稱之爲“更深層次的定制”,你實際上需要進入後端自己更改一些東西,這些方式可能不被支持,但你可以自由嘗試。
例如,像 Phoenix 這樣的鏈正在將隱私直接構建到 Arbitrum 技術棧中。他們在這個案例中使用完全同態加密來增加隱私。還有像 Plume 和 Kaito 這樣的鏈正在將機構 KYC 控制添加到鏈級別本身。因此,你有一個環境,其中每個人在進入時都經過合規檢查。這些都是一些示例。
另外,還有一些社區會執行版權費的強制,如果你想在鏈上轉移特定資產,會有強制性要求。許多不同的定制,但都使用 Arbitrum 技術的核心。
Arbitrum Stylus 如何爲 Robinhood 及其他平台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Laura:
在 Arbitrum 的技術優勢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產品——Arbitrum Stylus。你能否爲我們介紹一下它的功能,以及它解決了哪些企業在使用 Arbitrum 技術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Steven:
Arbitrum Stylus 是我們去年九月推出的一項創新產品,它在區塊鏈領域非常獨特,目前其他生態系統中還沒有類似的解決方案。Stylus 的主要特點是允許開發者在 Arbitrum 1 上使用 Rust 和 C++ 等傳統編程語言,而不僅僅局限於 Solidity。這對開發者來說非常實用,特別是在需要高性能計算的場景,例如驗證新的籤名方案或零知識證明。Rust 和 C++ 通常比 Solidity 更高效,因此開發者可以直接將這些語言的代碼引入鏈上,用於編寫智能合約。
此外,對於 AI 推理等復雜計算任務,Stylus 的性能優勢非常明顯。根據我們的基準測試,使用 Stylus 進行計算通常可以實現 10 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同時顯著降低成本。
Stylus 的另一個顯著優勢在於它的靈活性。傳統區塊鏈開發通常要求開發者在 EVM 鏈和 Rust 鏈之間提前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會影響後續開發工作。在 Arbitrum 和任何支持 Stylus 的鏈上,開發者可以同時使用 EVM 和其他語言,並自由選擇最適合的工具。此外,不同語言編寫的合約可以無縫交互,開發者甚至無需知道某個合約是用什麼語言編寫的。例如,一個應用程序可以主要使用 Solidity 編寫,但某些復雜部分可以用 Rust 重寫以提高效率。
通過無縫集成這些工具爲我們的開發者帶來的便利,這一點非常重要。當談到 Web 2 和 Web 3 的融合時,Web 2 的開發者通常更喜歡這些其他語言。因此,我們希望有一個單一的環境,能夠吸引喜歡 Solidity 的 EVM 開發者,同時也能吸引那些在 Rust、C 或 C++ 等語言上有多年經驗的 Web 2 開發者,他們現在可以直接在他們的區塊鏈應用中利用這些語言。
Laura:
我想象像 Robinhood 這樣的公司,他們有大量的遺留代碼,如果能夠輕鬆集成到區塊鏈技術棧中,可能會顯著簡化系統對接。這也是 Stylus 的吸引力之一,對嗎?
Steven:
雖然我不能完全代表 Robinhood 描述他們的具體技術實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 Stylus 非常感興趣,並認爲它是一個重要的突破。不僅如此,Stylus 還爲其他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工具,吸引他們在 Robinhood 鏈上構建應用。如果 Robinhood 將這條鏈定位爲實物資產代幣化(RWAs)的領先平台,那麼許多傳統經紀公司可能會考慮遷移到這條鏈,而這些公司通常有着多年積累的遺留代碼。Stylus 的兼容性和靈活性讓這種遷移變得更加簡單,同時也爲整個生態系統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爲什麼流動性碎片化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
Laura:
你認爲 Arbitrum Stylus 能否幫助解決流動性碎片化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中,流動性碎片化一直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題。如果用戶需要與其他鏈進行交互,比如通過橋接系統來實現互操作性,Stylus 是否會對此有所幫助?
Steven:
流動性碎片化確實是一個重要問題,但我認爲這是一個稍有不同的領域。我們必須專注於解決這個問題,而 Option Labs 正在致力於這一方向,目標是優化用戶體驗,不僅連接所有 Arbitrum 鏈,還要連接所有區塊鏈,尤其是 EVM 鏈。這將使用戶能夠更輕鬆地進行跨鏈交互,同時開發者也能創建共享的體驗。
Stylus 作爲一個工具包,對你想在區塊鏈上構建的任何內容都是有幫助的,但我不確定它是否特別有利於解決流動性碎片化的問題。唯一的好處是,它允許你在鏈上驗證零知識證明(ZKP)。如果橋接解決方案需要使用 ZKP,這通常是必要的,那麼在這方面可能會有益處。
爲什麼 MEV 捕獲對 Robinhood 如此具有吸引力
Laura:
我認爲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可能對 Robinhood 來說至關重要,那就是對 MEV 的控制。
Steven:
如果我們比較兩種選擇:一是在公共區塊鏈上運營,二是啓動自己的區塊鏈。對於 Robinhood 來說,選擇啓動自己的區塊鏈有幾個非常有力的理由,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 MEV 捕獲。
MEV 是指通過區塊鏈交易排序而產生的額外收益,通常由礦工或驗證者捕獲。如果 Robinhood 在公共區塊鏈上運營,他們的 MEV 收益將流向其他人。而擁有自己的區塊鏈則使他們能夠完全掌控 MEV 捕獲。這一點非常重要。例如,他們可以使用我們最近在 Arbitrum One 上推出的 Time Boost 技術來優化 MEV 捕獲,或者採用由 Dashboard 開發的其他解決方案。這些具體的技術選擇將取決於他們的戰略規劃。雖然我今天沒有更多細節可以分享,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自己的鏈上,才能實現對 MEV 的獨特控制。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費用捕獲。如果 Robinhood 在公共區塊鏈上運營,他們需要爲每筆用戶交易支付費用,這些費用最終流向其他人。而如果他們啓動自己的區塊鏈,這些費用不僅可以留在自己的系統中,還能夠轉化爲收入來源。換句話說,Robinhood 不僅可以減少運營成本,還可以通過吸引更多用戶交易來增加收入。這種雙重收益——既包括 MEV 捕獲,又包括費用捕獲——是啓動自己的區塊鏈所帶來的獨特優勢。
爲什麼鏈上股票代幣化可能是 Arbitrum 的“終極獎品”
Laura:
在 Robinhood 最近的一系列公告中,特別是 Robinhood 鏈的推出,爲什麼他說代幣化股票對你們團隊如此具有吸引力?
Steven:
我認爲這與 Robinhood 鏈密切相關。關於 Arbitrum 和 Robinhood 鏈的關係,我們的態度是比較中立的,但在整個 Arbitrum 生態系統中,代幣化股票發行才是讓我們最興奮的部分。無論是在 Arbitrum One 上,還是在 Robinhood 自己的鏈上進行代幣化股票發行,我認爲這才是我們真正期待的“終極獎品”。讓我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歷,以及爲什麼我認爲這件事如此重要。
早在 2013 年,我第一次接觸到智能合約時,真正讓我感到興奮的並不是新興的垂直領域,比如 NFTs(盡管它們也很有趣)。讓我震撼的是,這項技術具有強大的潛力,可以用來重建和改造現有的系統。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裏,許多人對這一願景的理解變得模糊,甚至被遺忘,導致加密貨幣逐漸被視爲一個獨立的系統,而不是一種變革現有體系的工具。
Robinhood 的做法讓我看到了回歸加密貨幣初衷的希望。他們並不是簡單地推出一個新的加密產品,而是選擇從根本上重塑他們的核心業務。正如 Robinhood 的 CEO Vlad 所說,他們正在“重建”自己的核心產品。在活動中,他們展示了 Robinhood 應用在美國和歐洲的用戶體驗。這兩種體驗看起來完全一樣,用戶甚至不會察覺到區別。事實上,美國的交易是通過傳統經紀公司完成的,而歐洲的交易則是通過 Arbitrum 區塊鏈完成的。這種無縫的用戶體驗轉變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這不僅僅是“在鏈上推出另一種資產”的問題,而是將區塊鏈技術與現有的 Web 2 基礎設施深度結合。每一個 Robinhood 應用的用戶,無論是否意識到,都能夠接觸到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我認爲,這種方式的潛力是非常強大的。
成爲 Arbitrum 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意味着什麼
Laura:
我認爲 Robinhood 的決策可能受到一個重要因素的影響,那就是 Arbitrum 的總鎖倉價值 (TVL) 表現非常亮眼。它的 TVL 略高於 Base,兩者處於相近水平。這讓我很好奇,Robinhood 在 Arbitrum One 上啓動後再推出自己的鏈,他們能夠從現有的 Arbitrum 生態系統中獲得哪些具體優勢?
Steven:
你提到的流動性是關鍵所在。Robinhood 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市場參與者,我相信他們在推動自己鏈上的流動性方面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但對於像 Robinhood 這樣的產品來說,一個深度流動性網路是不可或缺的。而 Arbitrum One 恰好能夠爲他們提供這種環境。
展望未來,即使這些資產最終在 Robinhood 鏈上發行,我認爲它們仍然會對整個 Arbitrum 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原因在於,Arbitrum 生態系統在 DeFi 領域已經非常成熟和強大。除了加密原生資產,現在還可以引入股票、ETF 等傳統金融資產。這些資產能夠融入現有協議,作爲其中的一部分共同運作。特別是通過鏈上股票代幣化,用戶可以利用這些資產進行抵押、借貸等操作,這將徹底改變整個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潛力。
這種變革不僅會惠及 Arbitrum 生態系統,還會影響更廣泛的以太坊生態系統。能夠在鏈上發行這些資產將顯著提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範圍。我相信,這種創新將在短期和長期內持續推動 Arbitrum One 的發展。
股票代幣化如何改變投資模式及其潛在風險
Laura:
或許你已經看到了 Rob Hadick 的推文,當然也可能沒有,因爲你可能忙於許多其他事情。他提到,將股票與 DeFi 世界結合可能帶來一些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這些代幣化資產以不同方式在 DeFi 中被使用時。他還提到,這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例如代幣化股票的價格可能會與其實際基礎資產的價格出現偏離。
畢竟,傳統股票市場不像加密市場那樣可以全年無休地 24 小時交易。對此,你怎麼看?人們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Steven:
其實我並沒有看到他的具體觀點,所以我會從一個更普遍的角度來回答。如果我的回答沒能完全對應他的論點,那是因爲我沒有看到他的推文。
首先,正如你提到的,目前傳統市場的交易時間是每週 5 天 24 小時,而不是全年無休的 24 小時交易模式 (247)。盡管如此,傳統市場確實有盤後交易的機制,但整體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深度流動性和套利機會是保持不同市場價格一致的關鍵因素。
當然,將股票代幣化並引入區塊鏈市場確實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如何連接傳統金融體系與區塊鏈之間的動態關係。這確實是一個挑戰,但並不應該因此退縮。
事實上,全年無休的 24 小時交易模式能帶來許多好處。舉個例子,傳統貨幣市場基金的贖回通常需要等待 5 天,而鏈上的穩定幣可以實現即時贖回。這對大額資金持有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爲他們可以避免因等待而損失的利息收入。
總體而言,股票代幣化將爲投資者和普通用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投資方式。當然,價格偏離的問題可能在短期內存在,但這是因爲我們正處於從無到有的技術突破階段。隨着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成熟,這些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展望未來,越來越多的資產將直接在區塊鏈上發行。正如 Robinhood 的 CEO Vlad 上周在 CNBC 上提到的那樣,加密技術將是下一次金融革新的核心。從最初的紙筆記錄到計算機化,再到如今的加密,每一次轉變都會伴隨着一定的摩擦。但我們不可能停留在過去的模式中。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將成爲未來的金融基礎設施,我相信最終所有人都會適應並轉向這一方向。
爲什麼 Arbitrum DAO 將從這一合作中受益
Laura:
我有一個問題,因爲通常這樣的合作交易中會涉及到財務方面的內容。您能否談談與 Robinhood 的合作中是否存在任何財務激勵?或者能否分享一些相關信息?
Steven:
由於政策限制,我無法透露合作的具體細節。不過,我可以說,這次合作對雙方都非常有利。它不僅能夠幫助 Robinhood 擴展其產品範圍,還將爲 Arbitrum DAO 帶來顯著的價值。DAO 不僅能夠通過這些集成提升社區建設,同時也能從每一個啓動的項目中獲得經濟收益。
流動性碎片化比大多數人想象的更容易解決
Laura:
我想回到我們之前討論的流動性碎片化問題。隨着這些領域的結合,這個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您是否有特別的解決方案讓您感到興奮?或者您認爲哪些方面需要更多關注?總體來說,您覺得這個問題會如何解決?
Steven: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或許我的觀點有些爭議,許多人認爲流動性碎片化是一個技術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團隊設計復雜協議來解決。但我認爲技術問題只佔 10%,而真正的核心是 90% 的用戶體驗 (UX) 和錢包支持問題。即使有再復雜的協議,如果錢包無法簡化用戶操作,讓用戶感受到一個統一的環境,這些技術創新也不會真正發揮作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協議設計上做更多優化。當前已經有一些不錯的協議可以緩解流動性碎片化問題,盡管它們還不夠完美,但仍然能推動這個過程。然而,真正需要解決的是用戶體驗的提升。比如,現在區塊鏈的使用體驗就像是沒有瀏覽器的互聯網。用戶需要輸入復雜的地址進行交互,還要完成各種繁瑣的操作,對普通用戶來說非常不友好。
我們正在努力構建類似於“瀏覽器”的工具,簡化用戶與區塊鏈交互的復雜性。舉個例子,想象一下,如果在 YouTube 上彈出一個窗口,問你今天是想通過 AWS 觀看還是通過 ECP 觀看,這對用戶來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用戶只關心應用程序的體驗,而不是底層技術細節。因此,我認爲重新設計前端體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也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但目前還沒有人真正去做。
我們正在推出一些初步解決方案來推動這一進程,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發布更多相關信息。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和技術,我相信我們可以解決流動性碎片化問題中的大部分挑戰。
加密與傳統金融的融合接下來會走向何方
Laura:
我想你現在可能正在參與一些非常有趣的對話,盡管你可能無法透露太多細節。不過,你能否談談你觀察到的趨勢,或者基於這些對話,你認爲短期內行業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我們注意到,最近有許多公司開始進入同一個領域展開競爭,它們各自從不同的方向切入,可能也有不同的優勢。與此同時,許多人長期以來的一個觀點正在變成現實,那就是“金融互聯網”的出現。我記得可能是在 Bankless 上,有人提到過你常說的一些觀點。我們似乎正在以一種緩慢的方式見證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基於你現在的觀察,你認爲短期內會發生什麼?有哪些兩個世界結合的有趣方式是普通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的?
Steven:
首先,我確實常說這樣的話,我認爲我們在術語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沒有人會說“我在中心化金融工作”,金融就是金融。而區塊鏈並不是一個邊緣化的技術,只有少數人能夠接觸到。它實際上是一種能夠重構整個金融系統的工具,最終它將融入我們的金融體系,成爲其中的一部分。我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點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區塊鏈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進入這個領域總是困難的,大家都在等着某個先行者打破第一道屏障,然後其他人才能跟上腳步。因此,現在我們看到許多聰明的人和大型機構在說:“我原本以爲這不可能發生,但既然他們能做到,我們也可以嘗試。”這既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對先行者行動的觀察。與此同時,這些機構也在研究現有的代幣標準,思考如何合作或復用這些技術,並基於它們建立開放標準。這些都是目前行業內正在進行的重要對話。我認爲,現在幾乎沒有一家大型金融機構沒有一個團隊在研究如何整合區塊鏈技術。五年前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時你還需要說服他們這值得討論,而現在情況正好相反。
隨着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像 Robinhood 這樣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採取的重大舉措,這些都爲其他機構的決策提供了參考。老話說得好,“沒有人因爲選擇 IBM 而被解僱”。當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爲主流並被廣泛接受時,機構會意識到,在區塊鏈基礎上構建不僅能夠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還能降低成本並提升盈利能力。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而且,隨着先行者的行動,其他人會更加放心地加入。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比如 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 和 WisdomTree,已經在 Arbitrum 上開發產品。至於這對普通用戶的意義,回到我之前提到的觀點,最令人興奮的是,用戶不再需要面對復雜的技術細節。比如,過去人們可能認爲,要使用 Robinhood 上的區塊鏈功能,用戶需要下載錢包、備份助記詞、連接 RPC 服務器等。但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區塊鏈技術可以同時服務於技術用戶和普通用戶,提供更無縫的體驗。
我認爲,賦予用戶自我主權的選擇權非常重要,這意味着用戶可以隨時將資產轉移到自己的錢包中,或者選擇其他托管方式。這是區塊鏈的一大核心優勢。不過,我也不認爲下一個十億用戶會像今天這樣,通過繁瑣的操作來使用區塊鏈。我們需要更友好的用戶體驗,才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
爲以太坊辯護,並批評 L2 的反對者
Laura:
過去一年半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爲 L2 如 Arbitrum 是以太坊的“寄生者”。雖然這種說法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但它的核心意思是,L2 從以太坊主鏈中分流了一些價值,比如交易費用等。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超聲金錢理論”未能完全實現預期效果,這些變化正在重新定義行業的格局。
我想問的是,在最近的活動中,AJ、Vitalik 和 Johann 同臺亮相,似乎以太坊基金會對 L2 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那麼,這一時刻對以太坊社區意味着什麼?以太坊與 L2 的關係又是怎樣的?此外,Vitalik 對 DeFi 的態度如何?
Steven:
我認爲以太坊社區的核心價值並不會因此而削弱。事實上,我是最早公開分享相關細節的人之一,可以告訴你,Vitalik 對目前的進展非常支持。他的積極參與活動已經說明了這一點。雖然我不能替他說話,但根據我與他的交流,他對當前的行業發展感到非常興奮,並認爲這是以太坊的一次重要勝利。
對於那些質疑 L1 與 L2 關係的人,尤其是認爲“我們真的需要 L2 嗎?爲什麼不將所有功能都放在 L1 上”的觀點,我認爲他們的視野可能過於局限。如果你認爲加密行業的未來僅僅是我們在一周前看到的樣子,那麼你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發展 L2。但實際上,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大的容量。機構正在大規模進入區塊鏈領域,並且已經擴展到全球 32 個國家,將核心應用建立在這一技術之上。我們需要一種可擴展的解決方案,而 L2 的發展規劃是唯一能夠滿足未來需求的路徑。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一條擁堵的單車道高速公路上修建了一條新路,可能有人會說:“爲什麼要建這麼多車道?現在的交通沒那麼擁擠。”但實際上,一個新城市正在形成,未來這些車道會被完全佔滿。我們不能每年都重復修建新車道,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通過 L2 的發展路線圖,我們能夠從單一的 L1 平台轉向一個更分散、更高效的 L2 生態系統。雖然這一過程並不容易,但一旦解決了互操作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以太坊社區已經跨越了這一障礙,盡管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但我們基本上已經構建了支持未來發展的基礎。比如 Robinhood 最近選擇以太坊作爲其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平台,並基於 Arbitrum 推出了加密交易功能。這不僅是我個人的觀點,Robinhood 也明確表示,他們選擇以太坊是因爲它擁有最適合他們業務的生態系統,而 Arbitrum 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