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由比特幣研究專家與投資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當前市場可能處於比特幣的"穩健強勢"階段,這一階段有望成爲比特幣歷史上最重要的牛市之一。報告預測,從目前價格水平來看,比特幣仍有4-10倍的漲空間,這意味着未來幾年比特幣價格有望突破50萬美元大關。多項指標支持這一樂觀預期,包括鏈上數據顯示長期持有者信心堅定,以及大型投資者選擇繼續持有而非拋售。自2025年以來,市場未出現大規模拋售跡象,這種行爲通常與市場頂部相關。過去兩年,在美國大選等重大事件期間,部分大戶曾轉移一些比特幣。但2025年全年,單日淨轉移量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遠低於歷史上指示市場進入狂熱階段的轉移規模。另一個支持當前處於健康中期階段的指標是淨未實現盈虧(NUPL)。數據顯示,目前50%-70%的比特幣供應處於未實現盈利狀態,這更符合中期樂觀情緒,而非後期狂熱。報告也分析了可能引發回調的因素,但認爲這些因素導致牛市終結的風險有限。例如,雖然重大安全事件可能打擊市場信心,但歷史經驗表明其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通常較小。2016年某交易平台遭遇大規模比特幣被盜事件時,市場價格幾乎未受影響。此外,過去一些大規模比特幣拋售事件,如破產平台代幣分發,均被市場需求迅速吸收。2025年7月曾有8萬枚比特幣被清算,但僅導致價格波動4%。報告指出,某大型交易所持有約10%的比特幣供應,這可能帶來集中度風險。但ETF發行商已開始多元化托管選擇,且在當前美國政府積極支持比特幣政策的背景下,托管資產被查封的可能性較低。盡管全球經濟動蕩可能引發短期波動,但報告預計從長期來看,比特幣仍將跑贏大宗商品及通脹。與2015年的建議不同,最新報告建議投資者僅持有比特幣,避免將資金分散到其他加密貨幣項目。作者認爲,這些項目缺乏比特幣的網路效應、安全模型及貨幣純粹性。報告將比特幣比作互聯網底層協議,預測它將成爲主導協議,而其他競爭對手可能逐漸失去相關性。研究人員特別強調,"長期價值存儲"需求是比特幣當前及未來增長的核心動力。這一需求由多重因素推動,包括持續通脹、財政赤字、傳統避險資產吸引力下降,以及資本向流動性高、對手方風險低的資產轉移。自2021年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定爲法定貨幣以來,美國加速了比特幣的採用步伐,包括設立國家戰略性比特幣儲備、通過支持性立法,以及比特幣現貨ETF的快速普及。目前,這些ETF已持有約140萬枚比特幣。報告指出,美國的積極舉措正推動其他國家探索自身的比特幣策略,引發全球連鎖反應。關於投資者應持有多少比特幣,報告建議需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信念強度等因素。5%的配置可作爲系統性風險的"保險";10%則被視爲多元化組合中的投機性對沖;20%-50%的配置表明持有者對比特幣有強烈信念,將其視爲"提前退休"的策略。在資產保管方面,報告認爲協作式多重籤名設置是平衡自主控制與操作安全的最佳選擇,尤其適合新入場投資者。研究人員認爲,比特幣當前的牛市遠未結束,機構採用、宏觀經濟環境及持有者的堅定信念,爲潛在的歷史性漲幅奠定了基礎。當前市場處於"中期週期",而非峯值。如果比特幣能夠兌現其價值存儲的承諾,未來幾年可能重新定義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比特幣牛市遠未結束 未來幾年或突破50萬美元
近期一份由比特幣研究專家與投資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當前市場可能處於比特幣的"穩健強勢"階段,這一階段有望成爲比特幣歷史上最重要的牛市之一。
報告預測,從目前價格水平來看,比特幣仍有4-10倍的漲空間,這意味着未來幾年比特幣價格有望突破50萬美元大關。多項指標支持這一樂觀預期,包括鏈上數據顯示長期持有者信心堅定,以及大型投資者選擇繼續持有而非拋售。
自2025年以來,市場未出現大規模拋售跡象,這種行爲通常與市場頂部相關。過去兩年,在美國大選等重大事件期間,部分大戶曾轉移一些比特幣。但2025年全年,單日淨轉移量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遠低於歷史上指示市場進入狂熱階段的轉移規模。
另一個支持當前處於健康中期階段的指標是淨未實現盈虧(NUPL)。數據顯示,目前50%-70%的比特幣供應處於未實現盈利狀態,這更符合中期樂觀情緒,而非後期狂熱。
報告也分析了可能引發回調的因素,但認爲這些因素導致牛市終結的風險有限。例如,雖然重大安全事件可能打擊市場信心,但歷史經驗表明其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通常較小。2016年某交易平台遭遇大規模比特幣被盜事件時,市場價格幾乎未受影響。
此外,過去一些大規模比特幣拋售事件,如破產平台代幣分發,均被市場需求迅速吸收。2025年7月曾有8萬枚比特幣被清算,但僅導致價格波動4%。
報告指出,某大型交易所持有約10%的比特幣供應,這可能帶來集中度風險。但ETF發行商已開始多元化托管選擇,且在當前美國政府積極支持比特幣政策的背景下,托管資產被查封的可能性較低。
盡管全球經濟動蕩可能引發短期波動,但報告預計從長期來看,比特幣仍將跑贏大宗商品及通脹。
與2015年的建議不同,最新報告建議投資者僅持有比特幣,避免將資金分散到其他加密貨幣項目。作者認爲,這些項目缺乏比特幣的網路效應、安全模型及貨幣純粹性。
報告將比特幣比作互聯網底層協議,預測它將成爲主導協議,而其他競爭對手可能逐漸失去相關性。
研究人員特別強調,"長期價值存儲"需求是比特幣當前及未來增長的核心動力。這一需求由多重因素推動,包括持續通脹、財政赤字、傳統避險資產吸引力下降,以及資本向流動性高、對手方風險低的資產轉移。
自2021年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定爲法定貨幣以來,美國加速了比特幣的採用步伐,包括設立國家戰略性比特幣儲備、通過支持性立法,以及比特幣現貨ETF的快速普及。目前,這些ETF已持有約140萬枚比特幣。
報告指出,美國的積極舉措正推動其他國家探索自身的比特幣策略,引發全球連鎖反應。
關於投資者應持有多少比特幣,報告建議需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信念強度等因素。5%的配置可作爲系統性風險的"保險";10%則被視爲多元化組合中的投機性對沖;20%-50%的配置表明持有者對比特幣有強烈信念,將其視爲"提前退休"的策略。
在資產保管方面,報告認爲協作式多重籤名設置是平衡自主控制與操作安全的最佳選擇,尤其適合新入場投資者。
研究人員認爲,比特幣當前的牛市遠未結束,機構採用、宏觀經濟環境及持有者的堅定信念,爲潛在的歷史性漲幅奠定了基礎。
當前市場處於"中期週期",而非峯值。如果比特幣能夠兌現其價值存儲的承諾,未來幾年可能重新定義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