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以太坊困境:从公链之王到众敌环伺 未来如何自救
以太坊:从独步天下到众敌环伺
自2024年比特币突破历史高点而以太坊却持续低迷以来,市场对以太坊的质疑声不断增大。到2025年4月,以太坊价格跌破1500美元,市场情绪已由质疑转为绝望。许多早期投资者开始抛售以太坊,一些曾经支持以太坊的大型机构也开始动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回顾以太坊的兴衰历程,并展望其可能的未来。
一、以太坊的辉煌岁月(2017-2022)
2014年7月,以太坊启动ICO。但直到2016年,其价格一直在10美元以下徘徊。2017年,ICO热潮爆发,以太坊开始大放异彩。到2018年1月13日,其价格从2017年初的10美元飙升至143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统计,2017年至2018年初,超过2500个代币项目在以太坊上进行ICO。这一阶段,以太坊的主要价值在于发行代币,ETH不仅是链上最主要的gas代币,更是参与ICO的唯一筹码。
尽管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公链项目,但在以太坊主导的ICO和智能合约市场中,其他公链的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以太坊享受了创新者的巨大红利。
2018年至2019年,是公链百花齐放的时代。市场上涌现出众多新公链,如TON、ADA、Cosmos、Avalanche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Solana,它在当时并不突出,但几年后却成为了以太坊最大的挑战者。
尽管新公链不断涌现,但以太坊仍然主导着智能合约市场。智能合约概念由以太坊首创,Vitalik在全球加密货币领域的影响力仅次于中本聪。以太坊生态聚集了全球最多的智能合约开发者和无数原创的加密技术与思想innovator。
2020年,DeFi之夏到来,以太坊迎来了绝对的高光时刻。经过前两年的酝酿,一批早期的加密原生应用——DeFi协议在以太坊生态集中爆发。
Compound引入流动性挖矿,引爆市场;Uniswap开创链上DEX时代;Yearn.Finance推出DeFi收益聚合器;MakerDAO发行去中心化稳定币DAI;Curve为稳定币和DeFi代币提供流动性。
DeFi之夏让市场对以太坊的期望达到顶峰。人们认为,以太坊不仅可以用于发行代币,还能构建真正有价值的去中心化应用,未来的去中心化世界将在以太坊上构建。
2021年和2022年,以太坊生态又相继出现了GameFi、SocialFi、NFT等热潮。一波接一波的创新使以太坊生态欣欣向荣。
2021年11月10日,以太坊达到历史新高4878美元,其繁荣达到顶峰。
然而,随着以太坊承载的资金、用户和应用越来越多,它也变得越来越贵、越来越慢。性能扩展问题成为以太坊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二、以太坊的扩展与转型之路(POS-Layer2)
以太坊的扩展方案主要有两个方向:转向POS机制和发展Layer2。
转向POS机制是Vitalik创造以太坊之初就确定的方向。他认为POS比POW更节省资源,同时能提升网络性能,让以太坊具备更高的可扩展性。
Layer2也是Vitalik一直推崇的网络扩展方向,从早期的状态通道、子网等探索,到后来成为主流的Rollup方案。2022年至2023年,OP-Rollup和ZK-Rollup集中爆发,为以太坊的扩展之路带来希望。
无论是转POS还是Layer2,在当时的以太坊社区都被视为让以太坊继续伟大和繁荣的正确选择。
尽管转POS机制引发了大量矿工的不满,但以太坊仍于2022年9月15日正式转向POS机制。以太坊的POW时代结束了,矿工离去,以太坊未来只能依靠开发者和Layer2。
然而,Layer2真的是以太坊的救星吗?
2022年至2024年,众多Layer2相继上线,包括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Mantle、BASE、Blast、Scroll、Linea、Polygon zkEVM等。
但每个Layer2的上线并没有给以太坊带来更多增益,反而不断吸血和反噬以太坊。每个Layer2都在进行TVL竞赛,都在复制相似的Dapp,很少有Layer2真正开发出以太坊主网没有的应用。
最终,以太坊成为名存实亡的周天子,Layer2们成为各自为政的诸侯国,不仅不断分食以太坊的市场,还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后来,Uniswap等一批以太坊原生应用开始自建Layer2,甚至用自己的代币取代ETH作为gas,这已是彻底的背叛。
以太坊培养了一大批Layer2,最终几乎都成为了主网流动性和开发者的竞争对手。Layer2的扩展之路被证伪了。
回头看,以太坊放弃POW,这几乎是自断臂膀的行为。
失去矿工后,ETH代币失去了基本的制造成本,也失去了最基础的价格承载机制。
假设以太坊没有转POS,而是在POW机制下继续发展Layer2,即使Layer2发展不利,但由于有矿工持续投入大量算力和电力,ETH的价格承载机制仍然有效,那么今天的以太坊价格可能不会如此惨淡。
三、以太坊的创新者窘境(被Solana等公链围追堵截)
无论转POS和发展Layer2是成功还是失败,不可否认的是,以太坊一直是加密创新的引领者。
2022年之前,加密领域的一切创新都源自以太坊,然后被其他链效仿。以太坊有了DeFi,其他链跟进;以太坊有GameFi,其他链模仿;以太坊有NFT,其他链也要推出。
以太坊不断创新,其他链不断模仿。
然而,创新者往往会陷入创新者窘境。
2020年后,为了优化性能,满足现有DeFi等用户需求,以太坊一直在寻找扩展方案,核心就是让ETH更快更便宜。核心开发者押注在转POS机制和支持Layer2发展这两条路线上。
从以太坊的发展角度来看,这并无错误,甚至是唯一可选择的道路。然而,这就是创新者不可避免的窘境。
既然用户需要更快更便宜的区块链,为什么不能是BSC,不能是Tron,不能是Solana呢?
加密行业发展到2020年,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已经很明确。顶级玩家都清楚,无非是发行资产、交易资产、为资产找场景,然后让大家更快、更便捷地参与。
现在,以太坊正忙于扩展,而且仍然很慢很贵,那么又快又便宜的区块链就有了机会。
于是,TRON抢占了稳定币市场。
BSC和BASE围绕自身交易所生态壁垒,将项目发行和交易上所这个逻辑玩成了闭环。
最可怕的是Solana,基金会亲自下场,凭借简单粗暴的Meme策略,联合各方力量,持续打造财富神话,Sol成为Meme狂潮中人人渴望的点金石。
以太坊正在被竞争者超越。
以太坊一直是底层公链技术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无论是最初的智能合约技术,还是后来的各类去中心化应用,都引领了时代。
但公链的一切都是开源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你今天创新一个技术,我明天就可以拿来用。
你今天诞生一个新玩法,我也可以立即模仿。
以太坊2017年至2022年的持续辉煌,源于领先的技术和不断创新的生态玩法。但2022年后,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将精力集中在扩展性能等底层研发上,应用和玩法创新开始放缓,那些没有性能困扰的新链就可以集中精力搞模式创新,当以太坊埋头搞底层研发时,那些灵活的、专注模式创新的竞争者就可以快速弯道超车了。
因为以太坊不创新就会落后,这是开源公链的宿命。
然而,这是以太坊的错吗?
并不是。
以太坊并没有错,搞性能扩展,搞底层研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没有错。这是创新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窘境。
四、以太坊的疲软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发育不良
除比特币外,以太坊可以说是加密领域最大的创新了。
但为什么以太坊突然就不行了呢?
除了埋头搞底层研发被更灵活的竞争者超越这个事实外,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我认为是有的。那就是加密行业仍然没有找到真正健康的发展范式,或者说,除了发行资产,除了搞资产炒作,加密还有没有更多的应用价值呢?
在找到这个答案之前,加密行业就是典型的发育不良。
何为发育不良?
你看,这一轮周期,除了BTC,就只剩Meme还有财富效应,诸多VC支持的各类型项目都无人买单。
为什么没人买单?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项目都只是在讲故事,并没有真正的价值。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买最保险的BTC,然后,玩一玩最简单粗暴的Meme。
因此,在加密行业发展出真正有价值的应用之前,大概率仍然循环目前的模式,如果有一天,连Meme也失去了财富效应,那么,就真的只剩无尽的熊市了。
因此,与其感慨以太坊的疲软和式微,真正该担心的是,加密的路到底在何方?
五、未来,以太坊恐再难一家独大
那么,以太坊的未来会如何呢?
我们前面说到,以太坊开创的智能合约市场以及加密的诸多模式,其他竞争链都可以简单复制,在技术和模式层面,以太坊已经丧失了竞争壁垒,以太坊能做的,其他链基本都能做。
以太坊目前唯一还有的壁垒,是沉淀在以太坊主网的资金和已经形成闭环的DeFi生态。这些DeFi协议,从借贷、交易、稳定币、链上杠杆等等,形成了一个严丝合缝、有机组合的DeFi生态。一切进入链上的资产,在寻求流动性时,以太坊的DeFi是绕不开的一环。
因此,很多人说,RWA或许是以太坊的机会,我也深表认同。但是,RWA道阻且长,以太坊是否可以继续创造出更多更新的链上玩法,这仍是最有效的突破口之一。
但是,以太坊确实失去了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
不管怎样,以太坊的竞争者们也真的发展起来了,而且各自形成了壁垒。
以太坊多年的扩展之路也并没有改善性能,以太坊依然很慢很贵,高性能需求的应用,未来依然不会选择以太坊,反而是Solana、TON、BSC、Tron甚至SUI等新公链。
那么,以太坊会失去千年老二的位置吗?公链之王的称号会被其他链取代吗?
我不敢直接给出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做简单的推理:
如果,以太坊仅存的DeFi优势也被Solana等新公链夺去。
如果,以太坊迟迟无法改善性能。
如果,以太坊的生态创新依然慢市场半拍。